一种强抗氧化性梅花茶制备工艺

未命名 08-29 阅读:16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花茶制备及抗氧化性评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梅花茶的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性质测定。


背景技术:

2.花茶最早记载于秦汉时期,南宋出现熏花工艺,标志着世界花茶的正式诞生。明代花茶窨制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隔离窨花工艺,花茶种类不断增加,如茉莉、桂花、玫瑰等。近年来,花茶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品质不断被市场接受,获得了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梅花(prunus mume)属蔷薇科李属,居中国十大名花之首,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梅花有单瓣、复瓣和重瓣之分,花瓣呈倒卵形、卵圆形、匙形等,有蝶、盘、碗、飞舞、台阁等形态;梅香主要分为淡香、清香、甜香、杏香、浓香等,梅花有白色、乳白、粉色、桃红、墨红、淡绿、乳黄、酱紫等颜色。
3.中国古代就有梅花入茶的习俗。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记载了“暗香汤”方子。目前,我国花茶主要以茉莉、白兰花、桂花等香气馥郁的花茶居多。梅花品种多样,梅香清逸幽雅。现在,梅花茶的制作及研究主要集中于烘干而成的干梅花泡茶,而将梅花与茶叶混合窨制成梅花茶尚未有人制作和研究。
4.梅花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黄酮醇类、黄烷醇类、花青素类)、苯丙素类、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类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梅花具有抗抑郁、抗菌、抗血小板凝集、防止黑色素沉积等药理作用。本梅花茶最大的创新在于,采用不同品种多次窨提制作技术,不仅保证了梅花和茶叶香气的充分融合,而且还具备了极强的抗氧化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梅花茶的制备工艺。
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梅花茶抗氧化性的综合评价方法。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强抗氧化性梅花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9.步骤(1),茶坯选择:选择茶叶外形完整、色泽绿润、紧细圆直、含水量低于7%的南京雨花茶茶坯。
10.步骤(2),梅花采摘与摊凉:采摘开放度为20%或50%或80%的梅花,选择茶厂通风良好的工作间摊凉梅花,至梅花吐香。
11.步骤(3),窨花拼合:将茶坯与梅花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将梅花与茶坯充分混合均匀,在15℃下窨制24小时。
12.步骤(4),提花去渣:窨制完成后,提花去渣,将第一次窨制后的茶坯90℃烘干10分钟,控制茶叶含水量在7%以下。
13.步骤(5),二窨二提:将一窨一提后的茶坯与梅花仍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15℃下窨制24小时后提花去渣,得到二窨茶坯。
14.步骤(6),三窨三提:将二窨二提后的茶坯与梅花仍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15℃下窨制24小时后提花去渣,得到三窨后梅花茶,85℃下干燥至含水量小于5%。
15.步骤(7),抗氧化性测定方法如下:
16.总黄酮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为显色剂,在510nm处检测吸光度测定总黄酮含量。
17.abts
+
自由基清除率:配制2.45mmol/l的过硫酸钾溶液和7mmol/l的abts
+
溶液,等体积混合,定容至100ml,得到abts
+
储备液,室温避光储存12-16h,用无水乙醇稀释40-50倍(a734=0.7
±
0.02)得到abts
+
工作液。取0.2ml茶液,加3.9ml的abts
+
工作液,摇匀后避光反应6min。以超纯水为空白对照,于734nm处测定吸光度a1。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以超纯水代替abts
+
工作液,于734nm处测定吸光度a2;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以无水乙醇代替茶汤,于734nm处测定吸光度a3。abts
+
自由基清除率=(1-(a1-a2)/a3)
×
100%。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取1ml茶汤,加入4.5ml 50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ph=8.2),充分混匀后于25℃水浴20min,加入0.1ml 3mmol/l的邻苯三酚溶液,充分混匀后于25℃水浴5min,加入1ml 8mmol/l hcl终止反应,于320nm处测定吸光度a1。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以超纯水代替邻苯三酚溶液,于320nm处测定吸光度a2;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以超纯水代替茶汤,于320nm处测定吸光度a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1-(a1-a2)/a3)
×
100%。
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
19.本发明系统构建了梅花茶加工技术体系,筛选了适合窨制花茶的梅花品种,科学确定了梅花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研究了梅花茶窨制机理,有效提升了梅花茶的品质及商品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梅花茶抗氧化性综合评价方法,在梅花茶生产过程中可以广泛应用评价梅花茶的抗氧化性质,为开发强抗氧化能力及具备保健药用功效的梅花茶提供参考。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梅花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为实例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抗氧化性评价方法。
22.图2为实例一的总黄酮、abts
+
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数据图。
23.图3为实例二的总黄酮、abts
+
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数据图。
24.图4为实例三的总黄酮、abts
+
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数据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6.实例一
27.一种强抗氧化性梅花茶制备工艺,其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28.步骤(1),茶坯选择:选择茶叶外形完整、色泽绿润、紧细圆直、含水量低于7%的南京雨花茶坯。
29.步骤(2),梅花采摘与摊凉:采摘开放度为20%或50%或80%的江梅[single flowered form(p.mume cv.simpliciflora)],选择茶厂通风良好的工作间摊凉梅花,至梅花吐香。
[0030]
步骤(3),窨花拼合:将雨花茶坯与江梅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将江梅与雨花茶坯充分混合均匀,在15℃下窨制24小时。
[0031]
步骤(4),提花去渣:窨制完成后,提花去渣,将第一次窨制后的茶坯90℃烘干10分钟,控制茶叶含水量在7%以下。
[0032]
步骤(5),二窨二提:将一窨一提后的雨花茶坯与江梅仍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15℃下窨制24小时后提花去渣,得到二窨茶坯。
[0033]
步骤(6),三窨三提:将二窨二提后的雨花茶坯与江梅仍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15℃下窨制24小时后提花去渣,得到三窨后江梅花茶,85℃下干燥至含水量小于5%。
[0034]
步骤(7),江梅茶感官品质审评
[0035]
对江梅茶进行感官审评,感官审评总分=外形得分*15%+干茶色泽得分*15%+香气得分*40%+汤色得分*5%+滋味得分*20%+叶底得分*5%,挑选出排名前5的江梅花茶进行抗氧化性分析,见表1。
[0036]
表1江梅茶感官审评表
[0037][0038]
步骤(8),江梅茶抗氧化能力评价
[0039]
对江梅茶成品进行抗氧化能力测定,包括黄酮含量(3.52-4.37%)、abts
+
自由基清除率(92.27-99.82%)、超氧阴离子清除率(76.78-86.63%),进而发现江梅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江梅茶在80%开放度、配花量1∶5,三窨三提的窨制条件下具备最佳抗氧化能力。
[0040]
实例二
[0041]
一种强抗氧化性梅花茶制备工艺,其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42]
步骤(1),茶坯选择:选择茶叶外形完整、色泽绿润、紧细圆直、含水量低于7%的南京雨花茶坯。
[0043]
步骤(2),梅花采摘与摊凉:采摘开放度为20%或50%或80%的朱砂梅[cinnabar purple form(p.mume var.purpurea)],选择茶厂通风良好的工作间摊凉梅花,至梅花吐香。
[0044]
步骤(3),窨花拼合:将雨花茶坯与朱砂梅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将朱砂梅与雨花茶坯充分混合均匀,在15℃下窨制24小时。
[0045]
步骤(4),提花去渣:窨制完成后,提花去渣,将第一次窨制后的茶坯90℃烘干10分钟,控制茶叶含水量在7%以下。
[0046]
步骤(5),二窨二提:将一窨一提后的雨花茶坯与朱砂梅仍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15℃下窨制24小时后提花去渣,得到二窨茶坯。
[0047]
步骤(6),三窨三提:将二窨二提后的雨花茶坯与朱砂梅仍按照1∶1或1∶3或1∶5的
重量比配花,15℃下窨制24小时后提花去渣,得到三窨后朱砂梅花茶,85℃下干燥至含水量小于5%。
[0048]
步骤(7),朱砂梅茶感官品质审评
[0049]
对朱砂梅茶进行感官审评,感官审评总分=外形得分*15%+干茶色泽得分*15%+香气得分*40%+汤色得分*5%+滋味得分*20%+叶底得分*5%,挑选出排名前5的朱砂梅花茶进行抗氧化性分析,见表2。
[0050]
表2朱砂梅茶感官审评表
[0051][0052]
步骤(8),朱砂梅茶抗氧化能力评价
[0053]
对朱砂梅茶成品进行抗氧化能力测定,包括黄酮含量(3.75-4.76%)、abts
+
自由基清除率(93.23-98.96%)、超氧阴离子清除率(81.43-84.67%),进而发现朱砂梅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朱砂梅茶在80%开放度、配花量1∶5,一窨一提的窨制条件下具备最佳抗氧化能力。
[0054]
实例三
[0055]
一种强抗氧化性梅花茶制备工艺,其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56]
步骤(1),茶坯选择:选择茶叶外形完整、色泽绿润、紧细圆直、含水量低于7%的南京雨花茶坯。
[0057]
步骤(2),梅花采摘与摊凉:采摘开放度为20%或50%或80%的绿萼梅[green calyx form(p.mume var.viridicalyx)],选择茶厂通风良好的工作间摊凉梅花,至梅花吐香。
[0058]
步骤(3),窨花拼合:将雨花茶坯与绿萼梅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将绿萼梅与雨花茶坯充分混合均匀,在15℃下窨制24小时。
[0059]
步骤(4),提花去渣:窨制完成后,提花去渣,将第一次窨制后的茶坯90℃烘干10分钟,控制茶叶含水量在7%以下。
[0060]
步骤(5),二窨二提:将一窨一提后的雨花茶坯与绿萼梅仍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15℃下窨制24小时后提花去渣,得到二窨茶坯。
[0061]
步骤(6),三窨三提:将二窨二提后的雨花茶坯与绿萼梅仍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15℃下窨制24小时后提花去渣,得到三窨后绿萼梅花茶,85℃下干燥至含水量小于5%。
[0062]
步骤(7),绿萼梅茶感官品质审评
[0063]
对绿萼梅茶进行感官审评,感官审评总分=外形得分*15%+干茶色泽得分*15%+香气得分*40%+汤色得分*5%+滋味得分*20%+叶底得分*5%,挑选出排名前5的绿萼梅茶进行抗氧化性分析。
[0064]
表3绿萼梅茶感官审评表
[0065][0066]
步骤(8),绿萼梅茶抗氧化能力评价
[0067]
对绿萼梅茶成品进行抗氧化能力测定,包括黄酮含量(2.92-4.09%)、abts
+
自由基清除率(90.44-99.80%)、超氧阴离子清除率(83.97-91.33%),进而发现绿萼梅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绿萼梅茶在20%开放度、配花量1∶3,三窨三提的窨制条件下具备最佳抗氧化能力。
[0068]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强抗氧化性梅花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茶坯选择:选择茶叶外形完整、色泽绿润、紧细圆直、含水量低于7%的南京雨花茶茶坯。步骤(2),梅花采摘与摊凉:采摘开放度为20%或50%或80%的梅花,选择茶厂通风良好的工作间摊凉梅花,至梅花吐香。步骤(3),窨花拼合:将茶坯与梅花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将梅花与茶坯充分混合均匀,在15℃下窨制24小时。步骤(4),提花去渣:窨制完成后,提花去渣,将第一次窨制后的茶坯90℃烘干10分钟,控制茶叶含水量在7%以下。步骤(5),二窨二提:将一窨一提后的茶坯与梅花仍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15℃下窨制24小时后提花去渣,得到二窨茶坯。步骤(6),三窨三提:将二窨二提后的茶坯与梅花仍按照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花,15℃下窨制24小时后提花去渣,得到三窨后梅花茶,85℃下干燥至含水量小于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梅花茶,其特征在于:包括南京雨花茶坯和梅花,所述南京雨花茶坯与梅花按1∶1或1∶3或1∶5的重量比配制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梅花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梅花为

江梅’型、

朱砂梅’型和

绿萼梅’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梅花茶抗氧化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抗氧化性测定方法如下:总黄酮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为显色剂,在510nm处检测吸光度测定总黄酮含量。abts
+
自由基清除率:配制2.45mmol/l的过硫酸钾溶液和7mmol/l的abts
+
溶液,等体积混合,定容至100ml,得到abts
+
储备液,室温避光储存12-16h,用无水乙醇稀释40-50倍(a734=0.7
±
0.02)得到abts
+
工作液。取0.2ml茶液,加3.9ml的abts
+
工作液,摇匀后避光反应6min。以超纯水为空白对照,于734nm处测定吸光度a1。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以超纯水代替abts
+
工作液,于734nm处测定吸光度a2;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以无水乙醇代替茶汤,于734nm处测定吸光度a3。abts
+
自由基清除率=(1-(a1-a2)/a3)
×
100%。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取1ml茶汤,加入4.5ml 50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ph=8.2),充分混匀后于25℃水浴20min,加入0.1ml 3mmol/l的邻苯三酚溶液,混匀后于25℃水浴5min,加入1ml 8mmol/l hcl终止反应,于320nm处测定吸光度a1。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以超纯水代替邻苯三酚溶液,于320nm处测定吸光度a2;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以超纯水代替茶汤,于320nm处测定吸光度a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1-(a1-a2)/a3)
×
1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抗氧化性梅花茶制备工艺,(1)茶坯选择;(2)江梅、朱砂梅及绿萼梅采摘与处理;(3)窨花拼合;(4)提花去渣;(5)二窨二提;(6)三窨三提;(7)梅花茶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梅花茶加工技术体系和抗氧化性评价方法,确定了江梅茶、朱砂梅茶及绿萼梅茶的最佳窨制条件,为创新梅花茶加工工艺及提高梅花茶品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本发明的梅花茶集茶香与梅香一体,滋味醇厚甘鲜,梅花香气清透,暗香幽幽浮动沁人心脾,具有强抗氧化性质。强抗氧化性质。强抗氧化性质。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忠 沈袁媛 朱海亮 郑太极 王忠长 张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08
技术公布日:2023/8/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