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9
阅读:8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分条复卷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
背景技术:
2.薄膜分条复卷机可将聚酯薄膜、镀铝薄膜、boppldpe、hdpe、lldpe、pp等薄膜。也可将云母带、pe分切成不同尺寸,广泛运用于包装及其他覆膜行业。
3.根据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1831986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记载了一种薄膜分切机,分切机主体的内部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放料轴、第一收紧轴、第二收紧轴、切割轴、卷料轴和收料轴,分切机主体的正面设置有控制箱,放料轴的上方且位于分切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电板,导电板的表面设置有导电碳纤维布,导电板的底部设置有导电碳纤维线,利用导电碳纤维布和导电碳纤维线,可与薄膜进行接触导电,从而使得薄膜在分切生产过程中提供有效的静电消除作用。
4.但是利用导电碳纤维布和导电碳纤维线的结构在消除静电的过程中,导电碳纤维布或者导电碳纤维线与薄膜物料为平移摩擦式接触,在薄膜物料与导电碳纤维布或者导电碳纤维线的接触导电时,由于平移摩擦式接触的摩擦较大,容易导致薄膜物料发生磨损,对薄膜物料的表面产生划痕,不利于对薄膜物料进行保护。因此,亟需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为了更好地解决导电碳纤维布或者导电碳纤维线平移摩擦式接触容易对薄膜物料的表面产生划痕的技术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包括机架、卷料入料机构、圆刀分条机构和复卷收料机构,卷料入料机构、圆刀分条机构和复卷收料机构均设置在机架的内部,圆刀分条机构位于卷料入料机构与复卷收料机构之间,圆刀分条机构与复卷收料机构之间还设有静电辊轮,静电辊轮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的内部,静电辊轮的两端通过静电轴承座与机架进行搭铁导电。
8.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静电辊轮的表层为导电纤维层,静电辊轮通过导电纤维层与薄膜物料进行滚动接触,静电轴承座的顶部设有向外凸起的接地端子,接地端子通过导线与机架进行电性连接。
9.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圆刀分条机构包括第一分切辊轮、第二分切辊轮和若干个圆刀,若干个圆刀套接在第一分切辊轮的中部,相邻两个圆刀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分切辊轮、第二分切辊轮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的中部,第一分切辊轮与第二分切辊轮之间留有间隙。
10.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圆刀分条机构的一侧还设有咬合组件,咬合组件包括摆动支撑板、涡轮和蜗杆,第一分切辊轮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摆动支撑板的一端,摆动支撑板的一端通过涡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的一侧,蜗杆垂直地与涡轮进行啮合,第一分切辊轮通过摆动支撑板可在第二分切辊轮的上方进行摆动。
11.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卷料入料机构包括气胀轴和支撑架,气胀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架的前端两侧,气胀轴与支撑架之间为可拆卸式结构。
12.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支撑架靠近圆刀分条机构的一端设有若干条可转动的入料导向辊轮,相邻两条入料导向辊轮之间还设有红外感应器。
13.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复卷收料机构包括若干条复卷辊轮,复卷辊轮的一端均通过复卷轴承与机架进行可转动地连接,复卷辊轮与静电辊轮之间还设有若干条可转动的复卷导向辊轮。
14.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复卷收料机构远离复卷轴承的一侧还设有气动抬轴机构,气动抬轴机构包括若干个抬轴杆和若干个直线气缸,抬轴杆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机架进行连接,抬轴杆的另一端开设有轴承槽,直线气缸的输出端与抬轴杆的中部进行活动连接,抬轴杆可转动至复卷辊轮远离复卷轴承的一端,使轴承槽与复卷辊轮远离复卷轴承的端部进行扣合。
15.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卷料入料机构与圆刀分条机构之间还设有入料压紧机构,入料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压料辊轮和第二压料辊轮,第一压料辊轮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上,第二压料辊轮的两端均通过导轨活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二压料辊轮的端部设有下压气缸,第二压料辊轮可通过下压气缸沿导轨向第一压料辊轮的顶部进行移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技术的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在圆刀分条机构与复卷收料机构之间设有静电辊轮,分条后的薄膜向复卷收料机构一侧进行复卷收料时,薄膜可环绕经过静电辊轮的中部,使得薄膜表面的静电通过静电辊轮向机架进行传导,有效地消除薄膜表面的静电,同时静电辊轮与机架之间为可转动地连接,薄膜环绕经过静电辊轮的中部时,静电辊轮与薄膜的表面为滚动式的接触,具有摩擦力小的特点,有效地减少对薄膜表面的产生的划痕,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第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中圆刀分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中卷料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第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
示意图;
24.图7为图6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卷料入料机构,11-气胀轴,12-支撑架,13-入料导向辊轮,14-红外感应器,2-入料压紧机构,21-第一压料辊轮,22-第二压料辊轮,23-导轨,24-下压气缸,3-圆刀分条机构,31-第一分切辊轮,32-第二分切辊轮,33-圆刀,34-驱动齿轮,35-从动齿轮,4-复卷收料机构,41-复卷辊轮,42-复卷轴承,43-复卷导向辊轮,5-机架,6-静电辊轮,61-静电轴承座,62-接地端子,7-气动抬轴机构,71-抬轴杆,72-直线气缸,73-轴承槽,8-咬合组件,81-涡轮,82-蜗杆,83-摆动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27.请参阅图1-7,其具体实施的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包括机架5、卷料入料机构1、圆刀33分条机构3和复卷收料机构4,卷料入料机构1、圆刀33分条机构3和复卷收料机构4均设置在机架5的内部,圆刀33分条机构3位于卷料入料机构1与复卷收料机构4之间,圆刀33分条机构3与复卷收料机构4之间还设有静电辊轮6,静电辊轮6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5的内部,静电辊轮6的两端通过静电轴承座61与机架5进行搭铁导电,静电辊轮6的表层为导电纤维层,静电辊轮6通过导电纤维层与薄膜物料进行滚动接触,静电轴承座61的顶部设有向外凸起的接地端子62,接地端子62通过导线与机架5进行电性连接。
28.分条后的薄膜向复卷收料机构4一侧进行复卷收料时,薄膜可环绕经过静电辊轮6的中部,使得薄膜表面的静电通过静电辊轮6进行吸附,并通过静电轴承座61顶部的接地端子62向机架5进行传导,有效地消除薄膜表面的静电,同时静电辊轮6与机架5之间为可转动地连接,薄膜环绕经过静电辊轮6的中部时,静电辊轮6与薄膜的表面为滚动式的接触,具有摩擦力小的特点,有效地减少对薄膜表面的产生的划痕,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
29.圆刀33分条机构3包括第一分切辊轮31、第二分切辊轮32和若干个圆刀33,若干个圆刀33套接在第一分切辊轮31的中部,相邻两个圆刀33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分切辊轮31、第二分切辊轮32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5的中部,第一分切辊轮31与第二分切辊轮32之间留有间隙。
30.宽幅的薄膜物料的一端向第一分切辊轮31与第二分切辊轮32之间的间隙处进行穿过,宽幅的薄膜物料通过若干个圆刀33之间进行分条裁剪成若干条狭窄的薄膜物料,若干条狭窄的薄膜物料分别向复卷收料机构4处进行收卷成若干卷尺寸小的薄膜卷料。
31.圆刀33分条机构3的一侧还设有咬合组件8,咬合组件8包括摆动支撑板83、涡轮81和蜗杆82,第一分切辊轮31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摆动支撑板83的一端,摆动支撑板83的一端通过涡轮81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5的一侧,蜗杆82垂直地与涡轮81进行啮合,第一分切辊轮31通过摆动支撑板83可在第二分切辊轮32的上方进行摆动。第一分切辊轮31通过摆动支撑板83可沿涡轮81的方向进行摆动,使得第一分切辊轮31中部的圆刀33与第二分切辊轮32之间进行咬合,使得宽幅的薄膜物料可从圆刀33与第二分切辊轮32之间进行分条裁剪成若干条狭窄的薄膜物料。
32.卷料入料机构1包括气胀轴11和支撑架12,气胀轴11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架12的前端两侧,气胀轴11与支撑架12之间为可拆卸式结构。支撑架12靠近圆刀33分条机构3的一端设有若干条可转动的入料导向辊轮13,相邻两条入料导向辊轮13之间还设有红外感应器14。宽幅的薄膜卷料通过套接在气胀轴11的中部,完成宽幅的薄膜向薄膜分条复卷机进行上料,并通过宽幅的薄膜物料穿过红外感应器14的中部进行上料感应。
33.复卷收料机构4包括若干条复卷辊轮41,复卷辊轮41的一端均通过复卷轴承42与机架5进行可转动地连接,复卷辊轮41与静电辊轮6之间还设有若干条可转动的复卷导向辊轮43。
34.复卷收料机构4远离复卷轴承42的一侧还设有气动抬轴机构7,气动抬轴机构7包括若干个抬轴杆71和若干个直线气缸72,抬轴杆71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机架5进行连接,抬轴杆71的另一端开设有轴承槽73,直线气缸72的输出端与抬轴杆71的中部进行活动连接,抬轴杆71可转动至复卷辊轮41远离复卷轴承42的一端,使轴承槽73与复卷辊轮41远离复卷轴承42的端部进行扣合。通过直线气缸72驱动抬轴杆71进行摆动,使得复卷辊轮41的一端与抬轴杆71一端的轴承槽73进行扣合,便于狭窄的薄膜卷料进行抽取。
35.卷料入料机构1与圆刀33分条机构3之间还设有入料压紧机构2,入料压紧机构2包括第一压料辊轮21和第二压料辊轮22,第一压料辊轮21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5上,第二压料辊轮22的两端均通过导轨23活动连接在机架5上,第二压料辊轮22的端部设有下压气缸24,第二压料辊轮22可通过下压气缸24沿导轨23向第一压料辊轮21的顶部进行移动。第一压料辊轮21通过下压气缸24向第二压料辊轮22的顶部进行压紧,防止薄膜向圆刀33分条机构3一侧进入时,起到防止薄膜的移动方向发生偏移的作用。
36.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包括机架、卷料入料机构、圆刀分条机构和复卷收料机构,卷料入料机构、圆刀分条机构和复卷收料机构均设置在机架的内部,圆刀分条机构位于卷料入料机构与复卷收料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刀分条机构与复卷收料机构之间还设有静电辊轮,静电辊轮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的内部,静电辊轮的两端通过静电轴承座与机架进行搭铁导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辊轮的表层为导电纤维层,静电辊轮通过导电纤维层与薄膜物料进行滚动接触,静电轴承座的顶部设有向外凸起的接地端子,接地端子通过导线与机架进行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刀分条机构包括第一分切辊轮、第二分切辊轮和若干个圆刀,若干个圆刀套接在第一分切辊轮的中部,相邻两个圆刀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分切辊轮、第二分切辊轮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的中部,第一分切辊轮与第二分切辊轮之间留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刀分条机构的一侧还设有咬合组件,咬合组件包括摆动支撑板、涡轮和蜗杆,第一分切辊轮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摆动支撑板的一端,摆动支撑板的一端通过涡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的一侧,蜗杆垂直地与涡轮进行啮合,第一分切辊轮通过摆动支撑板可在第二分切辊轮的上方进行摆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料入料机构包括气胀轴和支撑架,气胀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架的前端两侧,气胀轴与支撑架之间为可拆卸式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支撑架靠近圆刀分条机构的一端设有若干条可转动的入料导向辊轮,相邻两条入料导向辊轮之间还设有红外感应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卷收料机构包括若干条复卷辊轮,复卷辊轮的一端均通过复卷轴承与机架进行可转动地连接,复卷辊轮与静电辊轮之间还设有若干条可转动的复卷导向辊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卷收料机构远离复卷轴承的一侧还设有气动抬轴机构,气动抬轴机构包括若干个抬轴杆和若干个直线气缸,抬轴杆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机架进行连接,抬轴杆的另一端开设有轴承槽,直线气缸的输出端与抬轴杆的中部进行活动连接,抬轴杆可转动至复卷辊轮远离复卷轴承的一端,使轴承槽与复卷辊轮远离复卷轴承的端部进行扣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料入料机构与圆刀分条机构之间还设有入料压紧机构,入料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压料辊轮和第二压料辊轮,第一压料辊轮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上,第二压料辊轮的两端均通过导轨活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二压料辊轮的端部设有下压气缸,第二压料辊轮可通过下压气缸沿导轨向第一压料辊轮的顶部进行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分条复卷机技术领域的一种可消除静电的薄膜分条复卷机,包括机架、卷料入料机构、圆刀分条机构和复卷收料机构,卷料入料机构、圆刀分条机构和复卷收料机构均设置在机架的内部,圆刀分条机构位于卷料入料机构与复卷收料机构之间,圆刀分条机构与复卷收料机构之间还设有静电辊轮,静电辊轮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的内部,静电辊轮的两端通过静电轴承座与机架进行搭铁导电,使得薄膜表面的静电通过静电辊轮向机架进行传导,有效地消除薄膜表面的静电,静电辊轮与薄膜的表面为滚动式的接触,具有摩擦力小的特点,有效地减少对薄膜表面的产生的划痕,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护性能。护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轩 陶德仁 史志远 黎东 陈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兴瑞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冲压模具托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光伏玻璃压延机自动清洗上辊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