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8
阅读:164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敷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
背景技术:
2.敷贴主要用于伤口创面上,特别是手术后的创面,为防止其感染,一般都是通过无菌敷贴对其防护。创面手术切口的术后通常需要间断换药,可能是消毒用碘伏,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也可能是其他促进伤口愈合的药液。通常术后换药始于术后2-3日,间隔1-2日换药一次,7日拆线的手术切口需换药2-3次,手、足及肢体的换药次数可能多达5-7次。如此繁多的换药操作,除了增加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更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及肉体疼痛,而且每次换药都会增加手术切口与外界接触,诱发感染风险。另外目前的敷贴一般以不可视的无纺布为基层,医生或患者无法实时观察创面的愈合度,影响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
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包括医用海绵块、引流管和三通,引流管的一端插在医用海绵块中、另一端与三通阀的一个管口连接,所述三通上设置有三通阀,所述医用海绵块包括基膜,粘贴在基膜上的吸收垫,以及覆盖在吸收垫上的隔离膜,所述吸收垫为带有多个观察孔的医用聚乙烯醇海绵。
5.进一步的,所述观察孔间隔分布,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蜂窝形。
6.进一步的,所述基膜为透明材料,具体为透明凝胶。
7.进一步的,所述隔离膜为透明膜,具体为pe膜,pp膜中的一种或者两者复合膜。
8.进一步的,所述的引流管有2根,2根引流管各自一端插在医用海绵块中,2根引流管的右端通过一个三通汇聚成一根管,汇聚后的管接在三通阀的一个管口上。
9.进一步的,所述的2根引流管平行地分布在医用海绵块中。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引流管内置在医用海绵块中的部分上设有多个导流孔。
11.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的另一管口通过管子连接负压吸引装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基膜大于吸收垫,使得吸收垫四周有基膜黏贴于皮肤。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的基膜为透明材料,吸收垫上又设有多个观察孔,医生或者患者随时可以观察到创面的愈合情况;而且采用带有多个观察孔的医用聚乙烯醇海绵制成的吸收垫,与患者创面的生物相容性好,透气性也好,利于创面愈合。
15.(2)本实用新型可对创面进行封闭式引流,又可对感染创面进行封闭式灌注冲洗消毒,在负压引流和灌注冲洗消毒转换时,只需操作医用三通阀,不需拆拔引流管,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通过一次操作即可取代以往医务人员反复多次清洗创面、换药的烦琐工作,
并且达到比多次换药更好的清洁、引流效果,能显著节省人力和卫生资源,减少治疗周期,降低治疗费用。
16.(3)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医用海绵块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标号为:1、医用海绵块;2、引流管;3、三通;31、三通阀;4、导流孔;11、基膜;12、吸收垫;13、隔离膜;14、观察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
22.见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医用海绵块1、引流管2、三通3。三通3上设置三通阀31,三通3另一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引流管2有两根,两根引流管2平行设置,两根引流管2的左端插在医用海绵块1中,引流管2内置在医用海绵块1中部分上设有多个导流孔4,两根引流管2的右端通过一个三通3汇聚成一根管,汇聚后的管接在三通阀31的一个管口上。
23.医用海绵块1包括基膜11,粘贴在基膜11上的吸收垫12,以及覆盖在吸收垫12上的隔离膜13,基膜11大于吸收垫12,使得吸收垫12的四周有突出的基膜11用于黏贴于皮肤。吸收垫12为带有多个观察孔14的医用聚乙烯醇海绵,观察孔14间隔分布。本实施观察孔14例为长方形,基膜11为透明凝胶,隔离膜13为pe膜。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先打开隔离膜13,然后将吸收垫12正对创面,通过吸收垫12周围的基膜11粘贴在皮肤上,因为基膜11为透明凝胶具有粘性且为透明,吸收垫12上又设有多个观察孔14,医生或者患者随时可以观察到创面的愈合情况;而且采用带有多个观察孔14的医用聚乙烯醇海绵制成的吸收垫12,与患者创面的生物相容性好,透气性也好,利于创面愈合。
25.当需要负压引流药液时,操纵三通阀31使负压吸引装置与引流管2连通,即可进行负压引流。当需要灌注冲洗消毒时,在三通阀31的剩下的一个管口中接注射器,操纵医用三通阀31使注射器与引流管2连通,即可进行灌注冲洗消毒。
2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医用海绵块(1)、引流管(2)和三通(3),引流管(2)的一端插在医用海绵块(1)中、另一端与三通(3)的一个管口连接,所述三通(3)上设置有三通阀(31),所述医用海绵块(1)包括基膜(11),粘贴在基膜(11)上的吸收垫(12),以及覆盖在吸收垫(12)上的隔离膜(13),所述吸收垫(12)为带有多个观察孔(14)的医用聚乙烯醇海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孔(14)间隔分布,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蜂窝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11)为透明材料,具体为透明凝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13)为透明膜,具体为pe膜,pp膜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2)有2根,2根引流管(2)各自一端插在医用海绵块(1)中,2根引流管(2)的右端通过一个三通(3)汇聚成一根管,汇聚后的管接在三通阀(31)的一个管口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根引流管(2)平行地分布在医用海绵块(1)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2)内置在医用海绵块(1)中的部分上设有多个导流孔(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31)的另一管口通过管子连接负压吸引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11)大于吸收垫(12),使得吸收垫(12)四周有基膜(11)黏贴于皮肤。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本实用新型包括医用海绵块、引流管和三通阀,引流管的一端插在医用海绵块中、另一端与三通阀连接,所述医用海绵块包括基膜、吸收垫,以及覆盖在吸收垫上的隔离膜;所述吸收垫为带有多个观察孔的医用聚乙烯醇海绵。因为基膜为透明材料,吸收垫上又设有多个观察孔,医生或者患者随时可以观察到创面的愈合情况。本实用新型可对创面进行封闭式引流,又可对感染创面进行封闭式灌注冲洗消毒,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通过一次操作即可取代以往医务人员反复多次清洗创面、换药的烦琐工作,并且达到比多次换药更好的清洁、引流效果,能显著节省人力和卫生资源,减少治疗周期,降低治疗费用。降低治疗费用。降低治疗费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恭诚 杨保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巴斯特医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膜分切机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