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件和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8 阅读:130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电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件和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储能电池的技术发展,整个储能电池行业逐渐实现了铅酸蓄电池到锂电池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产品使用上了锂电池,由于锂电池的活性,如使用不当,会发生泄漏、着火、爆炸等,对人们的财产安全造成损害。而目前大部分的锂电池都是采用条形镍带将锂电池串并联。
3.如公开号为cn107808940b中所公开的锂电池,由于其电路板的位置设置,会使得镍片需要设计成长条状的结构,同时镍片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与电池电连接的电连接部的镂空区,这就使得镍片的导电截面小,以及镍片上的电流移动轨迹长;从而导致在同一长条状上的电流聚集在镍片的两侧边缘部分,进而汇聚在镍片上设置在两侧边缘的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连接部上,而电流的汇集会使得该电连接部的热量上升,进而因为连接部的局部温升而使得锂电池整体温升无法达标,但锂电池的水平空间几乎都用来容纳更多的电池,以提升锂电池的储电容量,导致没有额外的空间用来增大镍片的导电截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提供一种导电件和电源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至少部分问题。
5.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导电件,应用于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池和电路板;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端部均设有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片还设有用于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之间具有夹角。
6.可选的,所述夹角大于等于75
°
,且小于等于105
°

7.可选的,所述夹角等于90
°

8.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沿和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边沿;所述第二导电片包括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边沿;
9.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沿;所述第二边沿与所述第三边沿相连;所述若干第一电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沿和第二边沿。
10.可选的,所述若干第一电连接部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沿,且位于所述第三边沿的中间。
11.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片或第二导电片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a;位于所述第三边沿且靠近所述第一边沿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在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边沿之间的间距为b;其中,b小于等于0.5a。
12.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片或第二导电片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a;位于所述第二边沿且靠近所述第一边沿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边沿之间的间距为c;
13.其中,c大于等于0.5a。
14.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片还设有镂空区;所述镂空区包括靠近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沿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片的长度为d;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宽度为e;所述d大于等于5e。
16.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源装置,包括主体架和设置于所述主体架的电路板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多个沿直线方向依次排布的电池件;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位于主体架一侧的电池单元中的多个电池件电连接。
17.可选的,所述主体架包括相邻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侧壁贴合。
18.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公开中的若干第一电连接部中分别设置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进而在第二导电片上的第一电连接部的导流下,第二导电片也能够分担第一导电片上的电流,同时,第二导电片上由于没有镂空区,进而极大的增加了导电件的导电截面积,使得导电件上的电流分散的更为均匀,有效避免了单个第一电连接部温度过高;同时,第一导电片在电源装置中基本水平放置,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具有夹角,使得在同等宽度下第二导电片所占用的电源装置的水平空间更小,从而在解决单个第一电连接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又能合理利用电源装置的空间。
2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2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2.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24.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25.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26.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四;
27.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28.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9.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设有一般技
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多”或者“若干”表示两及两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0.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或多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1.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源装置,包括主体架1和设置于主体架1的电路板5、电池组2和导电组件。其中,箭头x方向表示主体架1的长度方向;箭头y方向表示主体架1的宽度方向。
32.电源装置可以是移动式电源,比如充电宝或一些电动工具的专用移动电源等。电源装置也可以是固定式电源,比如新能源车辆上的电源等。电源装置可以是锂电池或其他具有充放电功能的电池;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33.主体架1大致呈框型结构,并围成用于容纳电池组2的容纳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体架1还可以呈圆柱形或其他形状,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34.电池组2主要用于储存电量以及释放电量,并包括多个并列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沿主体架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电池。
35.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电源装置的外部结构对电池组2的排布限制,本公开中的电池单元沿主体架1的长度方向分布;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池单元还可沿主体架1的宽度方向分布;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36.本公开中的电路板5为bms电路板,主要用于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电路板5一般设置在主体架1的一侧,从而方便与导电件电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路板5还可为其他功能的电路板,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37.导电组件电连接在电路板5和电池组2之间,进而方便电路板5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本公开中的导电组件包括位于主体架1边缘的两个第一导电件3和位于两个第一导电件3之间的两个第二导电件4,从而与四个电池单元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导电件3电连接于电路板5和一个电池单元之间,每个第二导电件4电连接于电路板5和一个电池单元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仅设置一个第一导电件3或者两个第一导电件3,而不设置第二导电件4;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38.考虑到镍片便宜,且形状可以不规则式多样化,以及镍片点焊技术成熟和组合式锂电池组2点焊基本上可以忽略生产制具,又省了不少成本,以及焊接后镍片维护拆卸也比较方遍,本公开中的第一导电件3的材质选用镍;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件3的材质还可选用铜或铝,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第一导电件3、第二导电件4配合电池组2和电路板5形成电源装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件3和第二导电件4也可分别单独制造、使用和销售,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40.如图2-6所示,本公开中的第一导电件3包括导电本体和设置于导电本体上的若干用于与电池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部32、若干镂空区31和若干用于与电路板5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部33;若干镂空区31沿导电本体的长度方向即x方向依次分布,若干第二电连接部32分别位于若干镂空区31内。
41.导电本体包括用于与电池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片;若干镂空区31均位于第一导电片。这样,第一导电片30由于与一个电池单元中的多个电池电连接,需要设置多个镂空区31,这就导致第一导电片30上的电流均往两侧集中分布以避开镂空区31,进而导致第一导向片的电流都集聚于第一导向片上的两端的第一电连接部33处,并且随着一个电池单元中的电池的数量增多,两端的第一电连接部33所集聚的电流更大,从而使得两端的第一电连接部33热量上升,导致电源装置温升不达标。
42.因此本公开中的导电本体还包括第二导电片34;第二导电片34和第一导电片30之间具有夹角,且若干第一电连接部33分别设置于第一导电片30和第二导电片34;这样,在同等宽度下第二导电片所占用的电源装置的水平空间更小,从而在解决单个第一电连接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又能合理利用电源装置的空间。作为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导电片30和第二导电片34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75
°
,且小于等于105
°
。这样,使得第二导电片34所占用的电源装置的水平空间极少,从而在解决单个第一电连接部33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又能合理利用电源装置的空间。
43.继续参考图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片30和第二导电片34的夹角为90
°
。此时,第一导电片30的法向方向即z方向,第二导电片34的法向方向即y方向。换言之,第二导电片34完全没有占用电源装置额外的水平空间,使得本公开中的导电件可以直接用于现有的电源装置,而不必对现有的电源装置做出改变。即本公开中通过设置第二导电片34与第一导电片30垂直,巧妙的利用了电源装置的垂直空间,从而解决了电源装置的水平空间与第一导电件3的导电截面积之间的空间冲突问题。
44.继续参考图2-6,作为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导电片3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即x方向延伸的第一边沿300和沿其宽度方向即y方向延伸的第二边沿301;第二边沿301沿第一导电片30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延伸。若干第一电连接部33中的部分设置于第二边沿301。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干第一电连接部33还可全部设置于第二导电片上,即不再设置于第二边沿301。
45.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第一边沿300和第二边沿301直接相连,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边沿300和第二边沿301还可间接相连;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46.本公开中的第二导电片34设置于第一边沿300;第二导电片34包括与沿其宽度方向即z方向延伸的的第三边沿340;若干第一电连接部33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第三边沿340;进而在第三边沿340处的第一电连接部33的导流下,第二导电片34也能够分担第一导电片30上的电流,同时,第二导电片34上由于没有镂空区31,进而极大的增加了第一导电件3的导电截面积,使得第一导电件3上的电流分散的更为均匀,有效避免了第一电连接部33的局部温度过高。
47.继续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架1包括相邻的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11;第二导电片34与第一侧壁10贴合。如此设置,巧妙的利用了电源装置的垂直空间,从而解决了电源装置的水平空间与第一导电件3的导电截面积之间的空间冲突问题。
48.继续参考图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片30的长度为d;第一导电片30的宽度为e;d大于等于5e。如此设置是为了适应电源装置的外部结构。
49.继续参考图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镂空区31包括靠近设置于第一边沿300的第三侧壁310;第二电连接部32与第三侧壁310相连。通过如此设置,使得电流基本从第一边沿300处出发,即从第一导电件3的中间位置出发,然后再均匀扩散至第一导电件3的两侧,即第一导电片30的外边沿和第二导电片34的外边沿,从而进一步的提升第二导电片34上的第一电连接部33的导流效果,降低第一导电片30上的第一电连接部33的温度。
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件3包括五个第一电连接部33,其中,四个第一电连接部33位于第二边沿301,另一个第一电连接部33位于第三边沿340,且位于第三边沿340的中间。如此设置是因为第一电连接部33需要和电路板5贴合固定,以实现与电路板5的电连接,固定的方式一般采用点焊机,第一电连接部33位于第三边沿340的中间能够方便点焊机直接对第一电连接部33进行点焊。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电连接部33在第二边沿301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a;位于第二边沿301且靠近第一边沿300的第一电连接部33在第二边沿301的延伸方向上与第一边沿300之间的间距为c;其中,c大于等于0.5a。如此设置是为了减少第二边沿301上的若干第一电连接部33的导流效果,尤其是上文提到,第一边沿300为电流的集中传递区域,此时将第二边沿301上的若干第一电连接部33往远离第一边沿300的方向移动,削弱了第二边沿301上的若干第一电连接部33的导流效果,进而变相增强了第三边沿340上的第一电连接部33的导流效果,使得更多的电流通过第二导电片34传递,进而使得第一导电件3上的若干第一电连接部33温度更为均匀,避免温差现象。继续参考图3,第一导电件3包括四个第一电连接部33,其中,三个第一电连接部33位于第二边沿301,另一个第一电连接部33位于第三边沿340,且位于第三边沿340的中间。其中,图3中的第一导电件3相较于图2中的第一导电件3少了位于第二边沿301且靠近第一边沿300的第一电连接部33,相当于位于第二边沿301且靠近第一边沿300的第一电连接部33在第二边沿301的延伸方向上与第一边沿300之间的间距c与第一电连接部33的宽度a相等。
52.由上文可知,第一导电件3上电流的发出位置基本处于第一边沿300附近,因此,为了增加第二导电片34上的第一电连接部33的导流效果,如图4所示,第一电连接部33在第三边沿340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a;位于第三边沿340且靠近第一边沿300的第一电连接部33在第三边沿340的延伸方向上与第一边沿300之间的间距为b;其中,b小于等于0.5a。这样,通过使得第三边沿340上的第一电连接部33更靠近第一边沿300,从而提高第一电连接部33的导流效果,使得更多的电流通过第二导向片流向第三边沿340上的第一电连接部33。
53.为了进一步的将电流引向第二导电片34,如图5所示,第一导电件3包括五个第一电连接部33,其中,三个第一电连接部33位于第二边沿301,另两个第一电连接部33位于第三边沿340。这样,通过增加第二导电片34上第一电连接部33的数量,进而将更多的电流引向第二导电片34。
54.为了更进一步的将电流引向第二导电片34,如图6所示,第一导电件3包括四个第
一电连接部33,其中,两个第一电连接部33位于第二边沿301,另两个第一电连接部33位于第三边沿340。这样,通过减少第一导电片30上第一电连接部33的数量,进而将更多的电流引向第二导电片34。
55.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第二导电片34的导电截面积远大于第一导电片30的导电截面积,因此,为了将更多的电流引至第二导电片34,若干第一电连接部33还可全部位于第二导电片34的第三边沿340上。
56.需要说明的是,图2-6中第一导电片30上的第一电连接部33为初始状态,即第一导电件3未安装于电源装置中的状态;图2-6中第二导电片34上的第一电连接部33为最终状态;即第一导电件3安装在电源装置中的状态;换言之,在第一导电件3未安装在电源装置之前,所有的第一电连接部33的形状均为第一导电片30上的状态;在第一导电件3安装在电源装置之后,需要将第一电连接部33与主体架1贴合固定,即所有的第一电连接部33再折弯转换成第二导电片34上的状态。
57.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58.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导电件,应用于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池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端部均设有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部,以使得流经所述电源装置和电路板之间的电流能够分散至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还设有用于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之间具有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大于等于75
°
,且小于等于10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等于9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沿和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边沿;所述第二导电片包括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边沿;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片通过所述第一边沿与所述第一导电片连接;所述第二边沿与所述第三边沿相连;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布于所述第二边沿和所述第三边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沿设有一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三边沿的中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片或第二导电片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a;位于所述第三边沿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边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b;其中,b小于等于0.5a。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导电片或第二导电片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a;位于所述第二边沿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边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c;其中,c大于等于0.5a。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还设有镂空区;所述镂空区包括靠近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沿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长度为d;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宽度为e;所述d大于等于5e。10.一种电源装置,包括主体架和设置于所述主体架的电路板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多个沿直线方向依次排布的电池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位于主体架一侧的电池单元中的多个电池件电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架包括相邻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导电片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处;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侧壁处。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导电件和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包括电池和电路板。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端部均设有用于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部。第一导电片还设有用于与电池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部。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之间具有夹角。本公开中的第一导电片在电源装置中基本水平放置,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具有夹角,使得在同等宽度下第二导电片所占用的电源装置的水平空间更小,从而在解决单个第一电连接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又能合理利用电源装置的空间。空间。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余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