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8
阅读:94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仍采用钢丝或电缆作业方式,这种作业方式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作业过程中需要多次起下管柱,作业时间长、效率低,不能实现连续作业,而且经常会因为井况或井斜的原因,出现作业事故造成工具掉井等,增加作业成本;而连续油管作业技术本身具有柔性刚度,自动化程度高,与传统作业方式比可节省起下作业管柱的时间,消除上卸单根的繁重劳动,连续灵活地向井下循环工作液,减小对地层的伤害,更安全可靠,目前大部分用在修井和挤水泥作业中;而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作为连续油管作业的重要工具,可广泛应用于油田修井、钻井、完井、测井及增产作业中。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紧凑,操作使用简单、安全,通用性好,能实现连续作业,作业时间短、效率高且作业成本低的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如下:
5.上述的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包括打捞颈、安装于所述打捞颈内部的卡瓦和匹配连接于所述打捞颈下端的连接短节;所述打捞颈和所述连接短节均为圆筒状结构;所述打捞颈的内孔自上而下由第一直形通孔、锥形通孔和第二直形通孔连接组成;所述第二直形通孔的底端孔壁沿圆周均匀安装有螺钉;所述卡瓦紧密套设于连续油管的外部,其中上端位于所述锥形通孔内,下端位于所述第二直形通孔内且外部通过卡箍与所述第二直形通孔的内孔壁连接;所述连接短节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直形通孔的内孔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短节的中段孔壁沿径向匹配开设有丝堵孔且在所述丝堵孔内匹配安装有丝堵;所述连接短节的上端端面与所述卡瓦的下端端面之间还匹配夹设有垫片。
6.所述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中:所述卡瓦的内壁为锯齿状结构。
7.所述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短节的下端外壁匹配开设有一段外螺纹并在该外螺纹的根部沿周向开设有一个下环形密封槽;所述连接短节的下端通过在所述下环形密封槽内嵌装第一o型密封圈后与井下工具连接。
8.所述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短节的上端内壁沿周向匹配开设有两个上环形密封槽且在两个所述上环形密封槽内均匹配安装有第二o型密封圈。
9.所述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短节的中段内壁沿周向匹配开设有两个中环形密封槽且两个所述中环形密封槽内均匹配安装有第三o型密封圈。
10.所述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中:所述直形通孔、锥形通孔和第二直形通孔的孔径自上而下依次逐级变大。
11.所述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短节的内孔上大下小。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结构设计合理、紧凑,操作使用简单,使用安全可靠,通用性好,能实现连续作业,作业时间短、效率高且作业成本低;本实用新型能直接与连续油管连接,使用时将连续油管装在其中,使用连续油管方式作业,能实现连续油管井口悬挂器连接的作用。
14.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油田修井、钻井、完井、测井、增产作业等;使用时可减小钻机费用和作业时间,作业时能有效节省起下作业管柱的时间、消除上卸单根的繁重劳动、连续灵活地向井下循环工作液、减小地层伤害;连续油管目前绝大部分用在修井和挤水泥作业;用于修井时,一半以上用于洗井,包括除砂、除垢、清蜡及清除有机沉淀物等,目前在此方面应用效果显著;而本实用新型为连续油管作业工具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关键工具之一,且作为可消耗工具,在油气需求量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15.本实用新型是连续油管井口悬挂器连接的工具,连续油管作业技术本身具有柔性刚度,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带压作业,而且使用连续油管作业可节省起下作业管柱的时间、消除上卸单根的繁重劳动连续灵活地向井下循环工作液,减小地层伤害、安全可靠,且利润高、用途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压力密封检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包括打捞颈1、卡瓦2、卡箍3、垫片4、连接短节5、丝堵6和螺钉7。
19.该打捞颈1为圆筒状结构且大外圆呈六方结构,方便拆卸;该打捞颈1内部通孔自上而下由第一直形通孔11、锥形通孔12和第二直形通孔13连接组成;其中,该直形通孔11、锥形通孔12和第二直形通孔13的孔径自上而下依次逐级变大;该锥形通孔12的内孔壁为斜面结构;该第二直形通孔13的底端孔壁沿圆周均匀开设有四个螺钉孔且四个螺钉孔内均匹配安装有螺钉7,其作用使防止打捞颈1和连接短节5出现螺纹脱扣事故,为工具连接提供双重保护;该第二直形通孔13的内孔壁自下而上匹配开设有一段内螺纹。该打捞颈1的上端为标准打捞颈结构。
20.该卡瓦2匹配安装于该打捞颈1的锥形通孔12内且紧密套设于连续油管的外部;该卡瓦2的中上端位于该打捞颈1的锥形通孔12内,下端位于第二直形通孔13内;该卡瓦2的下端外部匹配套设有卡箍3并通过卡箍3与该打捞颈1的第二直形通孔13的内壁连接;该卡瓦2内壁为锯齿状结构,目的是工作时能有效抓住连续油管径向外壁。
21.该连接短节5为圆筒状结构,其上端匹配开设有一段外螺纹并通过该外螺纹匹配与该打捞颈1的第二直形通孔13内孔壁的内螺纹配合连接;该连接短节5的下端外壁也匹配开设有一段外螺纹并在该外螺纹的根部沿周向开设有一个下环形密封槽;该连接短节5的上端内壁沿周向匹配开设有两个上环形密封槽,中段内壁沿周向匹配开设有两个中环形密封槽。该连接短节5通过在下端的下环形密封槽内嵌装第一o型密封圈51后与井下工具连
接;该两个上环形密封槽内均匹配安装有第二o型密封圈52,该两个中环形密封槽内均匹配安装有第三o型密封圈53。其中,该连接短节5位于中环形密封槽上侧的孔壁沿径向还匹配开设有丝堵孔54;该丝堵孔54内匹配安装有丝堵6,使用前需拆卸丝堵6进行密封检测,检测完后重新装好丝堵6。该连接短节5的内孔上大下小,为连续油管限位用。
22.该垫片4匹配夹设于该卡瓦2的轴向下端面与该连接短节5的轴向上端面之间。
2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24.先将打捞颈1套在连续油管外,再将卡瓦2(3件/1组)套在卡箍3上,垫片4装在连续油管外,接着将连续油管插入已经装了第三o型密封圈53的连接短节5,用扳手卡打捞颈1的外六方旋动打紧,最后装好紧定螺钉7,装好丝堵6,此时完成装配,下井前需拆卸丝堵6,连接试压管线与油管连接进行压力试验,试压无泄漏,可正常使用。
2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操作使用简单、安全,通用性好,能实现连续作业,作业时间短、效率高且作业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包括打捞颈(1)、安装于所述打捞颈(1)内部的卡瓦(2)和匹配连接于所述打捞颈(1)下端的连接短节(5);所述打捞颈(1)和所述连接短节(5)均为圆筒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颈(1)的内孔自上而下由第一直形通孔(11)、锥形通孔(12)和第二直形通孔(13)连接组成;所述第二直形通孔(13)的底端孔壁沿圆周均匀安装有螺钉(7);所述卡瓦(2)紧密套设于连续油管的外部,其中上端位于所述锥形通孔(12)内,下端位于所述第二直形通孔(13)内且外部通过卡箍(3)与所述第二直形通孔(13)的内孔壁连接;所述连接短节(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直形通孔(13)的内孔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短节(5)的中段孔壁沿径向匹配开设有丝堵孔(54)且在所述丝堵孔(54)内匹配安装有丝堵(65);所述连接短节(5)的上端端面与所述卡瓦(2)的下端端面之间还匹配夹设有垫片(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瓦(2)的内壁为锯齿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短节(5)的下端外壁匹配开设有一段外螺纹并在该外螺纹的根部沿周向开设有一个下环形密封槽;所述连接短节(5)的下端通过在所述下环形密封槽内嵌装第一o型密封圈(51)后与井下工具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短节(5)的上端内壁沿周向匹配开设有两个上环形密封槽且在两个所述上环形密封槽内均匹配安装有第二o型密封圈(5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短节(5)的中段内壁沿周向匹配开设有两个中环形密封槽且两个所述中环形密封槽内均匹配安装有第三o型密封圈(5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形通孔(11)、锥形通孔(12)和第二直形通孔(13)的孔径自上而下依次逐级变大。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短节(5)的内孔上大下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油管式顶部卡瓦连接器,其包括打捞颈、卡瓦和连接短节;打捞颈的内孔自上而下由第一直形通孔、锥形通孔和第二直形通孔连接组成;第二直形通孔的底端孔壁沿圆周均匀安装有螺钉;卡瓦的中上端位于锥形通孔内,下端位于第二直形通孔内且外部通过卡箍与第二直形通孔的内孔壁连接;连接短节的上端与第二直形通孔的内孔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连接短节的中段孔壁沿径向开设有丝堵孔且在丝堵孔内安装有丝堵;连接短节的上端端面与所述卡瓦的下端端面之间还夹设有垫片。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操作使用简单、安全,通用性好,能实现连续作业,作业时间短、效率高且作业成本低。作业成本低。作业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李晴晴 李俊 杨万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宝鸡金辉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组合枕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抗体收纳盒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