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8
阅读:95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工装,具体涉及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属于测试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检测仪器的研发过程中,需要对仪器性能以及仪器装载试纸时的整体系统性能进行测试评估。进行测试评估时,检测仪器需要与外部测试设备电性连接进行数据通信,因此必需借由测试工装固定检测仪器的位置,若测试中检测仪器移位,则很有可能造成数据通信断开而导致测试数据缺失。另外,检测仪器的尺寸及外廓根据型号不同而有差异,需要测试工装尽可能匹配多种型号的检测仪器。现有技术中的检测仪器测试工装,无法较好的兼具对于检测仪器的限位稳定性和对于不同型号检测仪器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位效果好、拆装便利性高、适用性高的检测仪器测试工装,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用于放置并测试具有电连接端的检测仪器,该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包括:
6.压板;
7.底板,设于压板下方;
8.限位件,设于压板和底板之间,限位件与压板和底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可拆卸连接;其中,限位件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具有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的槽口,限位凹槽的槽壁轮廓线至少部分匹配于所述检测仪器的侧壁轮廓线,至少两个限位件相对设置,至少两个限位件的限位凹槽与压板底面以及底板顶面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放置并限位检测仪器的测试腔;以及,
9.传导部件,设于所述测试腔内,每个传导部件具有导通端和外接端,所述导通端用于与所述检测仪器的电连接端接触式电性连接,所述外接端的一部分延伸于测试腔外部。
10.该检测仪器测试工装的测试腔能够放置并限位检测仪器,即使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出现倾倒情况,其放置的检测仪器被测试腔的四周腔壁所限位而不会脱出测试腔,避免出现检测仪器脱离传导部件造成测试数据丢失的情况;此外,测试腔的侧腔壁由限位件限位凹槽的槽壁所限定,限位件与压板和底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可拆卸固定连接,在需要测试具有不同外部轮廓的其它检测仪器时,仅需要拆卸当前限位件,替换成具有匹配其它检测仪器侧壁轮廓的另一形状的限位件,即可适用于放置和限位其它检测仪器,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11.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限位件包括沿底板高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之间以插接方式连接。上述结构使限位件拆装更加方便,且便于通过增加和减少层叠
的第一限位板的数量,快速匹配具有相似侧壁轮廓线但具有不同高度的检测仪器。
12.作为优选,至少两个第一限位板中,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板的限位凹槽的槽壁轮廓线至少部分匹配于所述检测仪器的侧壁轮廓线。
13.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还包括侧板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沿底板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背离于限位凹槽的一端设有沿底板高度方向贯穿第二限位板的安装孔;所述侧板一端以插接方式连接压板,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且以插接方式连接底板。上述结构使限位件与压板和底板的连接更为稳固,且拆装方便。
14.作为优选,所述侧板连接底板的一端沿底板高度方向延伸于底板下方,所述压板表面还设有用于配合侧板连接底板的一端端部的插孔。上述结构可以使一个检测仪器测试工装通过插接方式层叠固定于另一个检测仪器测试工装顶部,组成多层检测仪器测试工装群组从而供大批量检测仪器测试使用。
15.作为优选,至少两个第一限位板中,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板的限位凹槽的限位件槽壁设有防呆凹槽。防呆凹槽用于配合侧壁具有防呆结构的检测仪器,使用户以正确的方向将检测仪器放置在测试腔内。
16.作为优选,该检测仪器测试工装至少包括三个限位件,其中两个限位件的一侧设有限位凹槽,至少一个限位件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凹槽,该至少一个限位件设置在一侧设有限位凹槽的限位件之间。通过上述结构限位件可以形成多个沿底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测试腔,可同时放置限位多个检测仪器进行测试,且每个检测仪器位于一个单独的测试腔内。
17.作为优选,所述压板设有贯穿于压板且与测试腔连通的操作孔。操作孔的设置位置匹配于检测仪器放置在测试腔内时其表面的按键位置,便于用户在对检测仪器进行测试时操作检测仪器的按键。
18.作为优选,所述压板设有贯穿于压板且与测试腔连通的视窗观察孔。视窗观察孔的设置位置匹配于检测仪器放置在测试腔内时其表面的显示屏位置,便于用户在对检测仪器进行测试时观察检测仪器的显示屏。
19.作为优选,所述传导部件包括探针、转接电路板和通信接口装置,所述探针一端被配置为传动部件的导通端,探针另一端与转接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接口装置一端与转接电路板电性连接,通信接口装置另一端被配置为传导部件的外接端。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能够放置并限位检测仪器,即使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出现倾倒情况,其放置的检测仪器被测试腔的四周腔壁所限位而不会脱出测试腔,避免出现检测仪器脱离传导部件造成测试数据丢失的情况,且在需要测试具有不同外部轮廓的其它检测仪器时,仅需要拆卸当前限位件或者第一限位板,替换成具有匹配其它检测仪器侧壁轮廓的另一形状的限位件或第一限位板,即可适用于放置和限位其它检测仪器,拆装方便,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并且本实用新型将传导部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测试腔体中,一方面对于对传导部件需求不同的测试来说方便拆装更换,有助于重复利用,另一方面对于一次性测试检测仪的情况来说,无需在检测仪上重复进行传导部件的拆装,使测试流程和工序更为简便。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检测仪器测试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限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限位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导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检测仪器测试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具有六个测试腔的检测仪器测试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层检测仪器测试工装的使用示意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个micro-usb接口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个micro-usb接口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压板;2、底板;3、第一限位件;4、传导部件;5、第二限位件;6、测试腔;101、操作孔;102、视窗观察孔;103、插孔;301、限位凹槽;302、第一限位板;303、侧板;304、第二限位板;305、安装孔;306、防呆凹槽;401、导通端;402、外接端;403、探针;404、转接电路板;405、通信接口装置;501、第三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36.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实施。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所示的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用于放置并测试具有电连接端的检测仪器,检测仪器为应用于电化学检测领域的便携式检测仪,当然,检测仪器也可以是其它小型检测装置。下面仅以便携式检测仪为例对本实施例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40.便携式检测仪的研发过程中,需要对检测仪本体性能、插入试纸时的检测仪系统
性能进行测试评估,每次评估时都需要与外部测试设备电性连接进行数据通信,因此必需固定便携式检测仪的位置,若测试中便携式检测仪移位,则很有可能造成数据通信断开而导致测试数据缺失。
4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包括一个压板、一个底板、两个限位件以及一个传导部件。底板设于压板下方,限位件设于压板和底板之间,传导部件设于两个限位件之间且与底板固定连接。
42.限位件的顶部与压板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限位件的底部与底板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是仅限位件的顶部与压板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或者,仅限位件的底部与压板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
43.本实施例中涉及的限位件均为单侧设有限位凹槽的限位件,为便于区分,将其命名为第一限位件。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第一限位件的一侧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具有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的槽口,限位凹槽的槽壁轮廓线至少部分匹配于检测仪器的侧壁轮廓线,一个第一限位件与另一个第一限位件相对设置,即两个第一限位件的限位凹槽相对设置,两个第一限位件的限位凹槽、位于两个第一限位件的限位凹槽之间的压板底面以及底板表面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放置并限位检测仪器的测试腔。
44.传导部件设于测试腔内,传导部件具有导通端和外接端,导通端用于与便携式检测仪的电连接端接触式电性连接,外接端的一部分延伸于测试腔外部,用于与外部测试设备电性连接进行数据通信。
45.测试腔能够放置并限位便携式检测仪,即使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出现倾倒情况,其放置的便携式检测仪被测试腔的四周腔壁所限位而不会脱出测试腔,避免出现便携式检测仪脱离传导部件造成测试数据丢失的情况。并且,测试腔的侧腔壁由第一限位件限位凹槽的槽壁所限定,第一限位件与压板和底板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方式,使得在需要测试具有不同外部轮廓的其它型号的便携式检测仪时,仅需要拆卸当前的两个第一限位件,替换成具有匹配其它便携式检测仪侧壁轮廓的另一形状的第一限位件,即可适用于放置和限位其它型号的便携式检测仪,因而该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46.第一限位件可以是一体成型加工而成的整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可调节性,降低成本、降低制造难度,第一限位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具体地,每个第一限位件包括三个沿底板高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限位板,三个第一限位板之间以插接方式连接,从而使第一限位件拆装更加方便,且便于通过增加和减少层叠的第一限位板的数量,快速匹配具有相似侧壁轮廓线但具有不同高度的便携式检测仪。当然,组成第一限位件的第一限位板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例如,第一限位板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二个、三个、四个
……
。当第一限位板的数量较少时,只要限位板具有部分与检测仪轮廓线相匹配的槽壁时,即使压板和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底板之间存在空隙,仍然可以实现稳定检测仪的作用,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当第一限位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其中一个第限位板具有部分与检测仪轮廓线相匹配的槽壁,其他限位板的尺寸略小于该限位板,这样该限位板用于限制检测仪的前后位移和左右位移,其他限位板用于搭建测试腔需要的空间,当不同结构的检测仪需要使用工装时,仅需替换该具有与检测仪轮廓线相匹配的槽壁的限位板即可,进一步增强了工装的可重复利用率和适用性。所述限位凹槽可以仅设置在限位件上也可以设置限位件的至少一个限位板上,该至少一个限位板具有部
分与检测仪轮廓线相匹配的限位凹槽槽壁。
47.第一限位板之间的插接方式连接可以通过多种插接结构实现,如在每个第一限位板设置位置相对的插接块和插接孔,从而使相邻第一限位板通过插接块和插接孔插接连接。或者,在每个第一限位板的相同位置设置结构为通孔的插接孔,通过单独的插接销轴穿过多个第一限位板的插接孔而使这些第一限位板插接连接。
48.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限位件与压板和底板的连接稳固性,且使第一限位件的分体式结构拆装更为方便,每个第一限位件还包括一个侧板和一个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沿底板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背离于限位凹槽的一端相对于第一限位板背离于限位凹槽的一端更远离限位凹槽,第二限位板背离于限位凹槽的一端设有沿底板高度方向贯穿第二限位板的安装孔,侧板一端以插接方式连接压板,侧板另一端穿过安装孔且以插接方式连接底板。当然,侧板、第二限位板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49.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用户以正确的方向将检测仪器放置在测试腔内,两个第一限位件中的其中一个的限位凹槽的槽壁设有防呆凹槽,防呆凹槽用于配合侧壁具有防呆结构的检测仪器。当然,为了匹配不同防呆结构的检测仪器,两个第一限位件的限位凹槽可以均设有防呆凹槽。对于分体式结构,第一限位件的防呆凹槽可以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板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限位件的所有第一限位板上。
50.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传导部件包括探针、转接电路板和通信接口装置,探针一端被配置为传动部件的导通端,探针另一端与转接电路板电性连接,通信接口装置一端与转接电路板电性连接,通信接口装置另一端被配置为传导部件的外接端。
51.实施例二
52.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53.如图5所示,该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包括三个限位件。其中两个限位件的单侧设有限位凹槽,即为第一限位件,两个第一限位件分别位于底板两端。另一个限位件位于两个第一限位件之间,且其两侧均设有限位凹槽,为便于区分,将其命名为第二限位件。
54.如图6所示,第二限位件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凹槽,该限位凹槽的形状与第一限位件的限位凹槽形状相同。第二限位件的顶部与压板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限位件的底部与压板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是仅第二限位件的顶部与压板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或者,仅第二限位件的底部与压板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
55.上述结构使位于底板两端的第一限位件以及设置在其中的一个第二限位件形成两个沿底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测试腔,可同时放置限位两个检测仪器进行测试,且每个检测仪器位于一个单独的测试腔内。当然,第二限位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同一底板上所具有的测试腔数量。例如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第二限位件的数量为五个,形成如图7所示的具有六个测试腔的检测仪器测试工装。
56.第二限位件可以是一体成型加工而成的整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可调节性,第二限位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具体地,每个第二限位件包括四个沿底板高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三限位板,四个第三限位板之间以插接方式连接。上述结构使第二限位件拆装更加方便,且便于通过增加和减少层叠的第二限位板的数量快速匹配具有相似侧壁轮廓线但具有不同高度的检测仪器。
57.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用户以正确的方向将检测仪器放置在测试腔内,相邻第二限位件中的其中一个第二限位件的限位凹槽的槽壁设有防呆凹槽。防呆凹槽用于配合侧壁具有防呆结构的检测仪器,使用户以正确的方向将检测仪器放置在测试腔内。当然,为了匹配不同防呆结构的检测仪器,两个第二限位件的限位凹槽也可以均设有防呆凹槽。第二限位件的防呆凹槽形状与第一限位件的防呆凹槽形状相同。
58.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限位件的侧板连接底板的一端沿底板高度方向延伸于底板下方,压板表面还设有用于配合侧板连接底板的一端端部的插孔,上述结构可以使一个检测仪器测试工装通过插接方式层叠固定于另一个检测仪器测试工装顶部,组成多层检测仪器测试工装群组从而供大批量检测仪器测试使用。
59.实施例三
60.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61.如图9所示,压板设有贯穿于压板且与测试腔连通的操作孔,操作孔的设置位置匹配于便携式检测仪放置在测试腔内时其表面的按键位置,便于用户在对便携式检测仪进行测试时操作便携式检测仪的按键。压板还设有贯穿于压板且与测试腔连通的视窗观察孔。视窗观察孔的设置位置匹配于便携式检测仪放置在测试腔内时其表面的显示屏位置,便于用户在对便携式检测仪进行测试时观察便携式检测仪的显示屏。
62.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通信接口装置具体为两个micro-usb接口装置,为了减少micro-usb线路损坏对转接电路板造成的损耗,多引出了一个micro-usb接口,作为备用,当一个micro-usb线路损坏时,可以不用替换转接电路板,而是可以用备用的micro-usb接口进行数据传输,以防止数据的丢失,也可以提高单个转接电路板固定后的使用次数,节约成本。当然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调整,也可以是其它具有数据通信接口功能的装置。两个micro-usb接口装置的电路结构如图10和图11所示,其中第一个micro-usb接口装置j1具有四个引脚,第二个引脚接电源端vdd,第二个micro-usb接口装置j2具有四个引脚,第一个引脚和第二个引脚用于传输数据,第三个引脚接数字地dgnd。
6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用于放置并测试具有电连接端的检测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板(1);底板(2),设于压板(1)下方;限位件,设于压板(1)和底板(2)之间,限位件与压板(1)和底板(2)的至少其中之一可拆卸连接;其中,限位件设有限位凹槽(301),所述限位凹槽(301)具有沿底板(2)长度方向设置的槽口,限位凹槽(301)的槽壁轮廓线至少部分匹配于所述检测仪器的侧壁轮廓线,至少两个限位件相对设置,至少两个限位件的限位凹槽(301)与压板(1)底面以及底板(2)顶面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放置并限位检测仪器的测试腔(6);以及,传导部件(4),设于所述测试腔(6)内,每个传导部件(4)具有导通端(401)和外接端(402),所述导通端(401)用于与所述检测仪器的电连接端接触式电性连接,所述外接端(402)的一部分延伸于测试腔(6)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沿底板(2)高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限位板(302),第一限位板(302)之间以插接方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第一限位板(302)中,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板(302)的限位凹槽(301)的槽壁轮廓线至少部分匹配于所述检测仪器的侧壁轮廓线。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还包括侧板(303)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板(304);所述第二限位板(304)沿底板(2)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限位板(302),第二限位板(304)背离于限位凹槽(301)的一端设有沿底板(2)高度方向贯穿第二限位板(304)的安装孔(305);所述侧板(303)一端以插接方式连接压板(1),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305)且以插接方式连接底板(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03)连接底板(2)的一端沿底板(2)高度方向延伸于底板(2)下方,所述压板(1)表面还设有用于配合侧板(303)连接底板(2)的一端端部的插孔(103)。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第一限位板(302)中,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板(302)的限位凹槽(301)的限位件槽壁设有防呆凹槽(306)。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三个限位件,其中两个限位件的一侧设有限位凹槽(301),至少一个限位件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凹槽(301),该至少一个限位件设置在一侧设有限位凹槽(301)的限位件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设有贯穿于压板(1)且与测试腔(6)连通的操作孔(101)。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设有贯穿于压板(1)且与测试腔(6)连通的视窗观察孔(102)。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件(4)包括探针(403)、转接电路板(404)和通信接口装置(405),所述探针(403)一端被配置为传动部件的导通端(401),探针(403)另一端与转接电路板(404)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接口装置(405)一端与转接电路板(404)电性连接,通信接口装置(405)另一端被配置为传导部件(4)
的外接端(40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仪器测试工装,包括:压板;底板,设于压板下方;限位件,设于压板和底板之间,限位件与压板和底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可拆卸连接;其中,限位件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具有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的槽口,限位凹槽的槽壁轮廓线至少部分匹配于检测仪器的侧壁轮廓线,至少两个限位件相对设置,至少两个限位件的限位凹槽与压板底面以及底板顶面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放置并限位检测仪器的测试腔;以及,传导部件,设于测试腔内,每个传导部件具有导通端和外接端,导通端用于与检测仪器的电连接端接触式电性连接,外接端的一部分延伸于测试腔外部。本实用新型能够放置并限位检测仪器,且拆装方便,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玉琪 刘飞燕 丁建林 杨清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3/8/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刹车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