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6
阅读:81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备。
背景技术:
2.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一些天然或人为的因素(如森林火灾,采矿与冶炼等)会使地下水被重金属污染;由于重金属难以分解且含有剧毒,为防止重金属对生物体和环境造成影响,所以需要一种地下水修复装置,对已经被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中进行修复处理;
3.经过检索,专利号为202211451677.8的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置,包括初滤箱和处理罐,初滤箱和处理罐之间固定安装有连通端,且插接有多个连通管的分隔板固定安装在连通端内;该装置在地下水经过初滤箱时,能够通过滤板进行过滤处理,滤出的杂质会在滤板的一侧,并在斗状底处堆积,当绞龙杆转动时,能够将堆积的杂质沿着提升管筒进行提升;同时横置球杆能够定频抵触滤板上的弧顶阔板,配合震动弹簧二,带动滤板在沿着端框进行上下振动,从而能够将滤板一侧的拦截杂质抖落,并且滤板振动也能够定频抵触下方位置的皮膜,从而引起皮膜的抖动对杂质的清理;加药分管以u型托架为圆心摆动完成加药的同时孔盘跟随摆动完成水与药剂的混合,但孔盘只能上下搅动地下水,因此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使药剂与水完全混合,且被置顶滤盖滤出的大颗粒杂质会留在卡筒内,为防止卡筒内的大颗粒杂质堆积过多影响设备使用,需要关闭设备打开初滤箱对卡筒进行清理;鉴于此,提出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备,在快速将药剂与地下水混合的同时可以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备,本发明通过行走平台进行不能位置定点进行水质循环修复,快速将修复药剂与地下水混合,进行大流量的循环修复,不断的进行抽取和回灌,水体修复快速高效,同时可以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备,包括检测装置ⅰ、混合装置ⅰ、混合装置ⅱ、检测装置ⅱ、行走平台;所述检测装置ⅱ设于行走平台中间;所述检测装置ⅰ通过管道连接在混合装置ⅰ一侧,且混合装置ⅰ于检测装置ⅱ一侧与行走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混合装置ⅱ于检测装置ⅱ另一侧与行走平台固定连接,且混合装置ⅰ和混合装置ⅱ通过管道与检测装置ⅱ连接;所述检测装置ⅰ包括外壳ⅰ、密封片ⅰ、密封片ⅱ、支撑板、转动座、过滤网、液压缸ⅰ、推杆、出水管ⅰ、进水管、电机ⅰ、齿条ⅰ、齿轮ⅰ、齿条ⅱ、弹簧、固定槽、齿轮ⅱ、螺纹杆、电机ⅱ、管道ⅰ、管道ⅱ、检测仪、进气管、连接管ⅰ、接料盒、出水管ⅱ;所述外壳ⅰ一侧设有检修门,一侧设有通槽的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外壳ⅰ内部,且管道ⅰ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ⅰ上方,管道ⅱ一端穿过外壳ⅰ和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外壳ⅰ内部;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在外壳ⅰ上方,转动座中
间设有安装槽,转动座上设有若干固定有过滤网的通水槽,且通水槽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密封片ⅰ、密封片ⅱ与外壳ⅰ固定连接,密封片ⅰ、密封片ⅱ分别贴紧转动座上下两面,且密封片ⅰ、密封片ⅱ贴紧管道ⅰ、管道ⅱ的位置设有方便进水的通孔;所述电机ⅱ通过电机座固定连接在外壳ⅰ上方,且电机ⅱ输出端穿过外壳ⅰ和密封片ⅰ上的通孔与转动座固定连接;所述推杆滑动连接在进水管内,推杆一侧设有橡胶塞,另一侧通过连接板与固定连接在进水管两侧的液压缸ⅰ连接;所述出水管ⅰ一端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的检测仪的进水口对应所述固定槽固定连接在支撑板底部;所述电机ⅰ固定连接在外壳ⅰ底部,且电机ⅰ输出端的齿轮与通过连接座和固定槽转动连接的齿轮ⅱ啮合;所述齿条ⅰ设有若干,通过穿过支撑板连接轴固定连接在转动座底部,且齿条ⅰ可以与转动连接在上的齿轮ⅰ啮合;所述螺纹杆穿过外壳ⅰ底部的通孔与齿轮ⅰ螺纹连接,且螺纹杆顶端通过连杆固定有一个转动接头;所述齿条ⅱ通过导向轴滑动连接在电机ⅰ和齿条ⅱ之间,弹簧沿导向轴设于齿条ⅱ一侧,且齿条ⅱ与齿轮ⅰ啮合;所述进气管上方设有若干喷头,进气管底部设有限位板,且进气管底部穿过齿轮ⅱ中间的卡槽与螺纹杆一侧的转动接头连接;所述连接管ⅰ穿过外壳ⅰ与螺纹杆一侧的转动接头连接;所述接料盒呈半圆形,底部与滑动连接在支撑板一侧通槽内的出水管ⅱ固定连接,接料盒设有一对,分别设于进气管两侧,且一对接料盒一端相互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7.所述混合装置ⅰ包括水泵ⅰ、水泵ⅱ、外壳ⅱ、螺旋叶片、连接管ⅱ、搅拌装置ⅰ、连接台、导流管ⅰ、连接座ⅰ、连接杆ⅰ、叶片、连接座ⅱ、连接板ⅰ、连接杆ⅱ、电机ⅲ、连接杆ⅲ、连接环、连接杆ⅳ、连杆ⅰ、转动杆、连接座ⅲ、加药管ⅰ;所述水泵ⅰ一端与管道ⅰ连接,另一端与混合装置ⅰ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螺旋叶片固定连接在外壳ⅱ的内壁上,且外壳ⅱ底部设有若干连接管ⅱ;所述搅拌装置ⅰ设有连接台、导流管ⅰ、连接座ⅰ、连接杆ⅰ、叶片、连接座ⅱ、连接板ⅰ、连接杆ⅱ;所述连接台中间设有通孔,且连接杆ⅰ顶端球接在连接台四角;所述加药管ⅰ设有若干,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ⅰ一侧,且加药管ⅰ底部的进药口通过软管连接在连接管ⅱ一侧,连接管ⅱ另一侧通过软管可以连接不同的药剂调配装置;所述连接座ⅰ设有若干,均匀固定在连接杆ⅰ上,且侧壁设有滑槽的连接座ⅱ与连接座ⅰ转动连接;所述叶片设有若干,叶片通过两侧的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连接座ⅱ侧壁的滑槽内,且叶片与一对内部设有螺旋叶片的导流管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ⅰ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在外壳ⅱ底部,且连接杆ⅱ穿过连接板ⅰ上的通孔通过万向节与连接杆ⅰ固定连接;所述电机ⅲ通过电机座固定连接在外壳ⅱ顶部,且电机ⅲ输出端的齿轮与转动连接在外壳ⅱ顶部的连接杆ⅲ上的齿轮啮合;所述连接杆ⅳ顶端通过连接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ⅲ底部,连接杆ⅳ底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台上的通孔内,且侧边设有搅拌桨的连杆ⅰ一端与连接杆ⅳ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设有搅拌桨的转动杆顶端连接,且转动杆底端与通过连接轴固定在连接板ⅰ上的连接座ⅲ球接;所述水泵ⅱ一侧通过管道与外壳ⅱ底部的出水口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检测装置ⅱ的进水口连接。
8.所述混合装置ⅱ包括外壳ⅲ、转动板ⅰ、连接板ⅱ、电机ⅳ、加药管ⅱ、转动板ⅱ、固定杆、导流管ⅱ、搅拌装置ⅱ、液压缸ⅱ、电机
ⅴ
、连接板ⅲ、叶片旋流器ⅰ、连杆ⅱ、滑动座、导向杆、连接座ⅳ、叶片旋流器ⅱ、支撑杆;所述转动板ⅰ上设有齿轮环,转动板ⅰ外侧与外壳ⅲ顶端转动连接,内侧与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外壳ⅲ上的连接板ⅱ转动连接;所述电机ⅳ通过电机座固定连接在连接板ⅱ上,且电机ⅳ输出端的齿轮与转动板ⅰ上的齿轮环啮合;
所述加药管ⅱ设有若干,加药管ⅱ设有进药口的一端与转动板ⅰ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设有若干,固定杆一端与转动板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连接在外壳ⅲ下方的转动板ⅱ固定连接,且固定杆上固定有若干内部设有螺旋叶片的导流管ⅱ;所述搅拌装置ⅱ包括液压缸ⅱ、电机
ⅴ
、连接板ⅲ、叶片旋流器ⅰ、连杆ⅱ、滑动座、导向杆、连接座ⅳ、叶片旋流器ⅱ;所述液压缸ⅱ设有一对,对称连接在连接板ⅱ上,液压缸ⅱ伸出端穿过连接板ⅱ上的通孔与连接板ⅲ固定连接,且连接板ⅲ中间设有通孔,连接板ⅲ与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叶片旋流器ⅰ、叶片旋流器ⅱ中的叶片倾斜方向相反,外侧设有若干通槽,叶片旋流器ⅰ上方通过连接筒转动连接在连接板ⅲ中间的通孔内;所述电机
ⅴ
通过电机座固定连接在连接板ⅱ上方,且电机
ⅴ
输出端穿过连接板ⅱ上的通孔通过滑动连接在叶片旋流器ⅰ和叶片旋流器ⅰ上的连接筒中间的连接轴与若干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设有若干,滑动座滑动连接在导向杆上,且滑动座上设有一对连接座;所述连接座ⅳ设有一对,分别固定连接在叶片旋流器ⅰ底部和叶片旋流器ⅱ上方;所述连杆ⅱ设有若干,连杆ⅱ一端与连接座ⅳ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座上的连接座转动连接。
9.所述检测装置ⅱ包括水泵ⅲ、水泵ⅳ;所述检测装置ⅱ内设有两个检测池,两个检测池内各设有一组检测仪,且两个检测池底部各设有一个排水口;所述水泵ⅳ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搅拌装置ⅱ的进水口,另一端通过管道穿过检测装置ⅱ的侧壁设于其中一个检测池底部;所述水泵ⅲ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搅拌装置ⅱ的出水口,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在检测装置ⅱ中的另一个检测池上方;在混合装置ⅰ内完成修复剂混合的地下水被水泵ⅱ抽入检测装置ⅱ中的一个检测池内进行检测,若地下水内无污染物残留则直接通过排水口回灌到地下,若检测仍有残留则开启水泵ⅳ将地下水抽入混合装置ⅱ内,然后根据检测装置ⅱ检测出的结果向地下水中加入适量的修复剂并进行快速混合,使用水泵ⅲ将在混合装置ⅱ内进行二次混合后的地下水抽入检测装置ⅱ中的另一个检测池内进行检测后通过排水口回灌到地下。
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11.1)通过行走平台进行不能位置定点对待修复地下水进行水质循环抽取和回灌,水泵ⅰ开启,地下水经过管道ⅱ进入转动座上的通水槽内,经过滤网过滤掉大颗粒杂质后经过管道ⅰ进入混合装置ⅰ内;当地下水进入转动座上的通水槽时,液压缸ⅰ伸出使推杆带动橡胶塞沿出水管ⅰ滑动将地下水从进水管引入出水管ⅰ,使地下水经过出水管ⅰ进入检测仪;根据检测仪检测的结果,使混合装置ⅰ控制对地下水添加的修复剂种类和浓度,防止修复剂过多的残留在修复后地下水中,进一步实现水体进行大洪量循环修复,快速高效的完成水体的循环修复;
12.2)过滤网长时间过滤后控制电机ⅱ带动转动座将另一个固定有过滤网的通水槽转动到管道ⅰ和管道ⅱ之间,同时转动座控制齿条ⅰ带动齿轮ⅰ与齿条ⅱ啮合挤压弹簧,齿轮ⅰ转动使螺纹杆一侧的转动接头带动进气管上升到转动座的通水槽底部,同时进气管底部的限位板卡进齿轮ⅱ中间的卡槽内,使电机ⅰ输出端的齿轮控制齿轮ⅱ带动进气管转动对使用过的过滤网进行吹扫,吹扫掉的杂质掉入接料盒内,方便进行统一清理;控制转动座再次进行过滤网的更换时,齿条ⅰ转动到缺口处,齿轮ⅰ失去固定的力,弹簧复位推动齿条ⅱ控制齿轮ⅰ转动,从而控制进气管下降,防止转动座转动造成进气管损坏;
13.3)螺旋叶片起到加快地下水与修复剂混合的作用;地下水从混合装置ⅰ顶部的进
水口进入外壳ⅱ,根据检测装置ⅰ的检测结果控制药剂调配装置控制加药管ⅰ对地下水进行加药;电机ⅲ控制连接杆ⅲ带动连接杆ⅳ转动控制连杆ⅰ、转动杆转动对地下水和修复剂进行搅拌混合,同时连接杆ⅳ使连接台控制连接杆ⅰ带动连接杆ⅱ在连接板ⅰ上的通孔内上下滑动,加药管ⅰ跟随连接杆ⅰ上下移动,扩大加药范围;连接杆ⅰ带动叶片倾斜摆动对地下水和修复剂进行搅拌混合,同时导流管ⅰ改变地下水的流向,加快修复剂与地下水的混合;
14.4)电机ⅳ控制转动板ⅰ做往复转动,同时加药管ⅱ对进入混合装置ⅱ的地下水进行二次补充加药,固定杆在跟随转动板ⅰ转动的同时导流管ⅱ对水流方向进行干扰,加快修复剂与地下水的混合;同时电机
ⅴ
控制导向杆带动叶片旋流器ⅰ、叶片旋流器ⅱ转动,水流从叶片旋流器ⅰ、叶片旋流器ⅱ侧壁的通槽进入叶片旋流器ⅰ、叶片旋流器ⅱ内部后再从叶片旋流器ⅰ、叶片旋流器ⅱ顶部和底部流出,使水流多方向流动,同时液压缸ⅱ伸缩,控制连接板ⅲ带动叶片旋流器ⅰ上下移动,使叶片旋流器ⅰ底部的连接座ⅳ控制连杆ⅱ带动滑动座沿导向杆滑动从而改变叶片旋流器ⅰ和叶片旋流器ⅱ之间的距离,加快修复剂与地下水的混合。
附图说明
15.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备结构示意图;
16.附图2是附图1中检测装置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附图3是附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附图4是附图1中检测装置ⅰ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附图5是附图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附图6是附图1中混合装置ⅰ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附图7是附图1中搅拌装置ⅰ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8是附图1中混合装置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附图9是附图1中搅拌装置ⅱ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检测装置ⅰ;101、外壳ⅰ;1011、密封片ⅰ;1012、密封片ⅱ;1013、支撑板;102、转动座;1021、过滤网;1022、液压缸ⅰ;1023、推杆;1024、出水管ⅰ;1025、进水管;103、电机ⅰ;1031、齿条ⅰ;1032、齿轮ⅰ;1033、齿条ⅱ;1034、弹簧;1035、固定槽;1036、齿轮ⅱ;1037、螺纹杆;104、电机ⅱ;105、管道ⅰ;1051、管道ⅱ;106、检测仪;107、进气管;1071、连接管ⅰ;108、接料盒;1081、出水管ⅱ;2、混合装置ⅰ;201、水泵ⅰ;2011、水泵ⅱ;202、外壳ⅱ;2021、螺旋叶片;2022、连接管ⅱ;203、搅拌装置ⅰ;2031、连接台;2032、导流管ⅰ;2033、连接座ⅰ;2034、连接杆ⅰ;2035、叶片;2036、连接座ⅱ;2037、连接板ⅰ;2038、连接杆ⅱ;204、电机ⅲ;2041、连接杆ⅲ;2042、连接环;2043、连接杆ⅳ;2044、连杆ⅰ;2045、转动杆;2046、连接座ⅲ;205、加药管ⅰ;3、混合装置ⅱ;301、外壳ⅲ;3011、转动板ⅰ;3012、连接板ⅱ;3013、电机ⅳ;3014、加药管ⅱ;3015、转动板ⅱ;3016、固定杆;3017、导流管ⅱ;302、搅拌装置ⅱ;3021、液压缸ⅱ;3022、电机
ⅴ
;3023、连接板ⅲ;3024、叶片旋流器ⅰ;3025、连杆ⅱ;3026、滑动座;3027、导向杆;3028、连接座ⅳ;3029、叶片旋流器ⅱ;303、支撑杆;4、检测装置ⅱ;401、水泵ⅲ;402、水泵ⅳ;5、行走平台。
1051进入转动座102上的通水槽内,地下水经过滤网1021过滤后,液压缸ⅰ1022控制推杆1023带动橡胶塞沿出水管ⅰ1024滑动将地下水经进水管1025和出水管ⅰ1024进入检测仪106进行检测;更换过滤网1021时,电机ⅱ104带动转动座102将另一个固定有过滤网1021的通水槽转动到管道ⅰ105和管道ⅱ1051之间,同时转动座102控制齿条ⅰ1031带动齿轮ⅰ1032与齿条ⅱ1033啮合挤压弹簧1034,齿轮ⅰ1032转动使螺纹杆1037一侧的转动接头带动进气管107上升到转动座102的通水槽底部,同时进气管107底部的限位板卡进齿轮ⅱ1036中间的卡槽内,使电机ⅰ103输出端的齿轮控制齿轮ⅱ1036带动进气管107转动对使用过的过滤网1021进行吹扫,同时吹扫掉的杂质掉入接料盒108内;当转动座102再次转动时,齿条ⅰ1031转动到缺口处,齿轮ⅰ1032失去固定的力,弹簧1034复位推动齿条ⅱ1033控制齿轮ⅰ1032转动,从而控制进气管107下降;经过检测装置ⅰ1检测的地下水进入混合装置ⅰ2后,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加药管ⅰ205对地下水进行加药;同时电机ⅲ204控制连接杆ⅲ2041带动连接杆ⅳ2043转动,使连杆ⅰ2044、转动杆2045转动对地下水和修复剂进行搅拌混合,连接杆ⅳ2043使连接台2031控制连接杆ⅰ2034带动连接杆ⅱ2038在连接板ⅰ2037上的通孔内上下滑动,加药管ⅰ205跟随连接杆ⅰ2034上下移动;同时连接杆ⅰ2034带动叶片2035倾斜摆动对地下水和修复剂进行搅拌混合,导流管ⅰ2032改变地下水的流向,加快修复剂与地下水的混合;在混合装置ⅰ2内完成修复剂混合的地下水被水泵ⅱ2011抽入检测装置ⅱ4中的一个检测池内进行检测,若地下水内无污染物残留则直接通过排水口回灌到地下,若检测仍有残留则开启水泵ⅳ402将地下水抽入混合装置ⅱ3,开启电机ⅳ3013控制转动板ⅰ3011做往复转动,同时加药管ⅱ3014根据检测装置ⅱ4的检测结果对进入混合装置ⅱ3的地下水进行二次补充加药,固定杆3016在跟随转动板ⅰ3011转动的同时导流管ⅱ3017对水流方向进行干扰,加快修复剂与地下水的混合;同时电机
ⅴ
3022控制导向杆3027带动叶片旋流器ⅰ3024、叶片旋流器ⅱ3029转动,水流从叶片旋流器ⅰ3024、叶片旋流器ⅱ3029侧壁的通槽进入叶片旋流器ⅰ3024、叶片旋流器ⅱ3029内部后再从叶片旋流器ⅰ3024、叶片旋流器ⅱ3029顶部和底部流出,使水流多方向流动,同时液压缸ⅱ3021伸缩,控制连接板ⅲ3023带动叶片旋流器ⅰ3024上下移动,使叶片旋流器ⅰ3024底部的连接座ⅳ3028控制连杆ⅱ3025带动滑动座3026沿导向杆3027滑动从而改变叶片旋流器ⅰ3024和叶片旋流器ⅱ3029之间的距离,加快修复剂与地下水的混合,最后使用水泵ⅲ401将在混合装置ⅱ3内进行二次混合后的地下水抽入检测装置ⅱ4中的另一个检测池内进行检测后通过排水口回灌到地下。
31.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备,包括检测装置ⅰ、混合装置ⅰ、混合装置ⅱ、检测装置ⅱ、行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ⅱ设于行走平台中间;所述检测装置ⅰ通过管道连接在混合装置ⅰ一侧,且混合装置ⅰ于检测装置ⅱ一侧与行走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混合装置ⅱ于检测装置ⅱ另一侧与行走平台固定连接,且混合装置ⅰ和混合装置ⅱ通过管道与检测装置ⅱ连接;所述混合装置ⅰ包括水泵ⅰ、水泵ⅱ、外壳ⅱ、螺旋叶片、连接管ⅱ、搅拌装置ⅰ、连接台、导流管ⅰ、连接座ⅰ、连接杆ⅰ、叶片、连接座ⅱ、连接板ⅰ、连接杆ⅱ、电机ⅲ、连接杆ⅲ、连接环、连接杆ⅳ、连杆ⅰ、转动杆、连接座ⅲ、加药管ⅰ;所述水泵ⅰ一端与管道ⅰ连接,另一端与混合装置ⅰ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螺旋叶片固定连接在外壳ⅱ的内壁上,且外壳ⅱ底部设有若干连接管ⅱ;所述搅拌装置ⅰ设有连接台、导流管ⅰ、连接座ⅰ、连接杆ⅰ、叶片、连接座ⅱ、连接板ⅰ、连接杆ⅱ;所述连接台中间设有通孔,且连接杆ⅰ顶端球接在连接台四角;所述加药管ⅰ设有若干,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ⅰ一侧,且加药管ⅰ底部的进药口通过软管连接在连接管ⅱ一侧,连接管ⅱ另一侧通过软管可以连接不同的药剂调配装置;所述连接座ⅰ设有若干,均匀固定在连接杆ⅰ上,且侧壁设有滑槽的连接座ⅱ与连接座ⅰ转动连接;所述叶片设有若干,叶片通过两侧的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连接座ⅱ侧壁的滑槽内,且叶片与一对内部设有螺旋叶片的导流管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ⅰ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在外壳ⅱ底部,且连接杆ⅱ穿过连接板ⅰ上的通孔通过万向节与连接杆ⅰ固定连接;所述电机ⅲ通过电机座固定连接在外壳ⅱ顶部,且电机ⅲ输出端的齿轮与转动连接在外壳ⅱ顶部的连接杆ⅲ上的齿轮啮合;所述连接杆ⅳ顶端通过连接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ⅲ底部,连接杆ⅳ底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台上的通孔内,且侧边设有搅拌桨的连杆ⅰ一端与连接杆ⅳ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设有搅拌桨的转动杆顶端连接,且转动杆底端与通过连接轴固定在连接板ⅰ上的连接座ⅲ球接;所述水泵ⅱ一侧通过管道与外壳ⅱ底部的出水口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检测装置ⅱ的进水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ⅱ包括外壳ⅲ、转动板ⅰ、连接板ⅱ、电机ⅳ、加药管ⅱ、转动板ⅱ、固定杆、导流管ⅱ、搅拌装置ⅱ、液压缸ⅱ、电机
ⅴ
、连接板ⅲ、叶片旋流器ⅰ、连杆ⅱ、滑动座、导向杆、连接座ⅳ、叶片旋流器ⅱ、支撑杆;所述转动板ⅰ上设有齿轮环,转动板ⅰ外侧与外壳ⅲ顶端转动连接,内侧与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外壳ⅲ上的连接板ⅱ转动连接;所述电机ⅳ通过电机座固定连接在连接板ⅱ上,且电机ⅳ输出端的齿轮与转动板ⅰ上的齿轮环啮合;所述加药管ⅱ设有若干,加药管ⅱ设有进药口的一端与转动板ⅰ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设有若干,固定杆一端与转动板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连接在外壳ⅲ下方的转动板ⅱ固定连接,且固定杆上固定有若干内部设有螺旋叶片的导流管ⅱ;所述搅拌装置ⅱ包括液压缸ⅱ、电机
ⅴ
、连接板ⅲ、叶片旋流器ⅰ、连杆ⅱ、滑动座、导向杆、连接座ⅳ、叶片旋流器ⅱ;所述液压缸ⅱ设有一对,对称连接在连接板ⅱ上,液压缸ⅱ伸出端穿过连接板ⅱ上的通孔与连接板ⅲ固定连接,且连接板ⅲ中间设有通孔,连接板ⅲ与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叶片旋流器ⅰ、叶片旋流器ⅱ中的叶片倾斜方向相反,外侧设有若干通槽,叶片旋流器ⅰ上方通过连接筒转动连接在连接板ⅲ中间的通孔内;所述电机
ⅴ
通过电机座固定连接在连接板ⅱ上方,且电机
ⅴ
输出端穿过连接板ⅱ上的通孔通过滑动连接在叶片旋流器ⅰ和叶片旋流器ⅰ上的连接筒中间的连接轴与若干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设有若干,滑动座滑动连接在导向杆上,且滑动座上设
有一对连接座;所述连接座ⅳ设有一对,分别固定连接在叶片旋流器ⅰ底部和叶片旋流器ⅱ上方;所述连杆ⅱ设有若干,连杆ⅱ一端与连接座ⅳ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座上的连接座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ⅰ包括外壳ⅰ、密封片ⅰ、密封片ⅱ、支撑板、转动座、过滤网、液压缸ⅰ、推杆、出水管ⅰ、进水管、电机ⅰ、齿条ⅰ、齿轮ⅰ、齿条ⅱ、弹簧、固定槽、齿轮ⅱ、螺纹杆、电机ⅱ、管道ⅰ、管道ⅱ、检测仪、进气管、连接管ⅰ、接料盒、出水管ⅱ;所述外壳ⅰ一侧设有检修门,一侧设有通槽的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外壳ⅰ内部,且管道ⅰ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ⅰ上方,管道ⅱ一端穿过外壳ⅰ和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外壳ⅰ内部;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在外壳ⅰ上方,转动座中间设有安装槽,转动座上设有若干固定有过滤网的通水槽,且通水槽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密封片ⅰ、密封片ⅱ与外壳ⅰ固定连接,密封片ⅰ、密封片ⅱ分别贴紧转动座上下两面,且密封片ⅰ、密封片ⅱ贴紧管道ⅰ、管道ⅱ的位置设有方便进水的通孔;所述电机ⅱ通过电机座固定连接在外壳ⅰ上方,且电机ⅱ输出端穿过外壳ⅰ和密封片ⅰ上的通孔与转动座固定连接;所述推杆滑动连接在进水管内,推杆一侧设有橡胶塞,另一侧通过连接板与固定连接在进水管两侧的液压缸ⅰ连接;所述出水管ⅰ一端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的检测仪的进水口对应所述固定槽固定连接在支撑板底部;所述电机ⅰ固定连接在外壳ⅰ底部,且电机ⅰ输出端的齿轮与通过连接座和固定槽转动连接的齿轮ⅱ啮合;所述齿条ⅰ设有若干,通过穿过支撑板连接轴固定连接在转动座底部,且齿条ⅰ可以与转动连接在上的齿轮ⅰ啮合;所述螺纹杆穿过外壳ⅰ底部的通孔与齿轮ⅰ螺纹连接,且螺纹杆顶端通过连杆固定有一个转动接头;所述齿条ⅱ通过导向轴滑动连接在电机ⅰ和齿条ⅱ之间,弹簧沿导向轴设于齿条ⅱ一侧,且齿条ⅱ与齿轮ⅰ啮合;所述进气管上方设有若干喷头,进气管底部设有限位板,且进气管底部穿过齿轮ⅱ中间的卡槽与螺纹杆一侧的转动接头连接;所述连接管ⅰ穿过外壳ⅰ与螺纹杆一侧的转动接头连接;所述接料盒呈半圆形,底部与滑动连接在支撑板一侧通槽内的出水管ⅱ固定连接,接料盒设有一对,分别设于进气管两侧,且一对接料盒一端相互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ⅱ包括水泵ⅲ、水泵ⅳ;所述检测装置ⅱ内设有两个检测池,两个检测池内各设有一组检测仪,且两个检测池底部各设有一个排水口;所述水泵ⅳ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搅拌装置ⅱ的进水口,另一端通过管道穿过检测装置ⅱ的侧壁设于其中一个检测池底部;所述水泵ⅲ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搅拌装置ⅱ的出水口,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在检测装置ⅱ中的另一个检测池上方;在混合装置ⅰ内完成修复剂混合的地下水被水泵ⅱ抽入检测装置ⅱ中的一个检测池内进行检测,若地下水内无污染物残留则直接通过排水口回灌到地下,若检测仍有残留则开启水泵ⅳ将地下水抽入混合装置ⅱ内,然后根据检测装置ⅱ检测出的结果向地下水中加入适量的修复剂并进行快速混合,使用水泵ⅲ将在混合装置ⅱ内进行二次混合后的地下水抽入检测装置ⅱ中的另一个检测池内进行检测后通过排水口回灌到地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装备,包括检测装置Ⅰ、混合装置Ⅰ、混合装置Ⅱ、检测装置Ⅱ、行走平台;检测装置Ⅱ设于行走平台中间;检测装置Ⅰ通过管道连接在混合装置Ⅰ一侧,且混合装置Ⅰ于检测装置Ⅱ一侧与行走平台固定连接;混合装置Ⅱ于检测装置Ⅱ另一侧与行走平台固定连接,且混合装置Ⅰ和混合装置Ⅱ通过管道与检测装置Ⅱ连接。本发明通过行走平台进行不能位置定点进行水质循环修复,快速将修复药剂与地下水混合,进行大流量的循环修复,不断的进行抽取和回灌,水体修复快速高效,同时可以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行清理。行清理。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 萧大伟 王榕 张秀文 吕瑞学 时唯伟 周文洁 周长行 李曼 刘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6.24
技术公布日:2023/8/2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