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ty XL2机体外壳不到50公斤的飞机

两种类型的飞机在通航市场上是最具竞争力的。一种是经久不衰的经典设计,赛斯纳172型号是最好的例子。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型号不断地改进,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原来的设计和概念。另一种是成功的全新设计,即“白纸设计”。航空行业搞白纸设计注定风险大,不仅设计本身要出类拔萃,产品的市场定位也要精准。每一个环节都是漫长而困难的,从设计、制造、试飞、验证,到货真价实的批量生产,每一个环节都是如此。许多型号的产品,甚至是整个企业,都没能在这一过程中幸存下来,但成功者很多。其中包括LibertyAerospace公司的LibertyXL2。
XL2从外观上看,小巧玲珑,前宽后窄,头和尾线呈大弧度。看到这样的身体曲线,内行人第一反应肯定是“碳纤维”。还好,同西锐的SR22和波音7871一样,LibertyXL2的机体由碳纤维制成。相对于传统的铝型材框架,碳纤维有许多优点,如重量轻,高强度,高塑性,耐腐蚀等。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当今航空制造业中的热门材料。整个XL2碳纤维机身重量不超过50公斤,整机净重约500公斤。如此轻巧的性能特点为XL2的各项优良性能指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机翼与轻巧的机体相得益彰,翼展不足9米,比斯纳的172短2米多。翼片厚度较薄,上下表面平滑。
看到这短短的、干练的机翼,很难想象它能与协和超音速客机的机翼一样成为设计师的双手。飞行器的翼面设计是空气动力学的,而翼面设计与结构材料学的结合,是任何固定翼飞行器设计的重点。升力-低阻是机翼设计中的鱼熊掌,很难间歇,但是一个好的设计师可以像一个魔术师一样,用有形的机翼来控制无形的升力-低阻,在无数的运动和状态组合中,达到最大的升力-阻比。由于XL2设计的翼展较小,从而减少了阻力,但同时又最小化了升力的损失,使得它的高速和低速性能都非常突出。
像LibertyXL2这样轻重量、低阻力的整体设计使它的一些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最佳水平:高速巡航速度222公里/小时,相当于Sesner172SP;长距离巡航1013公里;满载燃料的189公斤。2人加一件行李从北京自驾到青岛只需3小时。坐飞机去吃午饭,再飞3个小时到上海。
座舱仪表板的中心区域是通信和导航设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GarminGNS530卫星定位仪,它就是其中之一。该系统功能强大,价格低廉,除了定位导航外,还能显示地形、气候和空中交通信息。驾驶者正前方装有通常称为“六件套”的标准圆形飞行仪表,仪表下方有一块我从未见过的淡绿色LCD屏幕。经过机主Daniel。据斯皮泽博士介绍,这是VisionMicroSystems1000显示器。所有与发动机有关的信息,如管路压力、推进器转速、汽缸温度、机油温度和压力、排气管温度、燃油流量等,都将在此屏幕上显示出来。屏幕是引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一引擎系统也是LibertyXL2先进设计的核心。
开动机盖,你会看到一台四缸活塞风冷航空发动机,最大马力125匹,在私人飞机上算得上是相当小的,比赛斯纳的172SP的发动机要大180马力,而西锐SR22的功率则达到了310马力。但是这个小小的引擎却隐藏着乾坤,是当今世界上任何活塞式飞机所没有的。这是一个全自动化的电子引擎控制系统(FullAuthorityDigitalEngineControl-FADEC)。该公司的理念是用计算机代替飞行员,完成对引擎的监视和控制。配备了FADEC的发动机在每个气缸和排气管上都安装了许多压力和温度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每秒数十次对每个气缸的行程进行数据采样,并在发动机和座舱之间安装两台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自动控制发动机的工作机制,例如,喷油量、点火时间等等。
常规驾驶舱中的飞行员要通过三、四个操纵杆操纵发动机,不仅任务繁重,精度也远远不及电子系统。装上FADEC后,驾驶舱的引擎控制简化为点火钥匙和油门。飞行员在开机时无需控制燃料进入发动机的时间,只需将钥匙计算机系统从打火到注油的全过程旋转。事实上,FADEC的油门杆与发动机的油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它已经演变为一台计算机输入装置。驾驶员使用这个操纵杆来告诉电脑他需要多少引擎功率,从100%起飞到75%-55%巡航,直到0%着陆,计算机按照这些飞行员的指示精确有效地操纵引擎。
飞翔是自由的享受,眼前这许多的操纵杆、仪表和电子屏幕都能让您体验驾驶的乐趣。轻松自在地靠在椅背上,将目光从驾驶舱内移向宽敞明亮的窗外,仰望远处大地和脚下的天际,蓝天白云环绕,纯朴、宁静、快乐将慢慢渗透到你感官的每个角落。此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LibertyXL2设计师的智慧。敏感,稳定,舒适,宽敞,技术先进,操作简便。可以走千山万水,还可以坐观天地万象。所有的设计都围绕着你,你将会飞翔。XL2给“私人飞行”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乐趣,天空偏爱诞生于新世纪的飞机。放眼祖国未来,自由飞翔的天空,希望LibertyXL2能成为许多私家飞行员朋友喜爱的坐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