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美国萨利机长世人皆知 前苏联却压下"涅瓦河奇迹"

航空头条 > 美国萨利机长世人皆知 前苏联却压下"涅瓦河奇迹"

8月15日,乌拉尔航空U6178航班从莫斯科飞往乌克兰辛菲罗波尔时,在起飞后不久遭遇鸟击,双发迫降,所幸无人伤亡。在起降阶段遭遇鸟击对飞机来说非常凶险,而由鸟击导致发动机双发失效可以说是最危险的一种可能性了。这次成功的迫降不由让人想到十年前被称之为“哈德逊河奇迹”的全美1549航班事故。

 

“苞米地奇迹”

 

由于飞机失事就在机场附近,且由于成功迫降无人伤亡使得还原事故比较容易。乌拉尔航空U6178航班载有7名机组与226名乘客,机型为A321。从茹科夫斯基机场起飞后,刚刚爬升到750英尺(约250米)高度就遭遇鸟群发生鸟击。

 

从FR24上的数据来看,鸟击发生时飞机的速度只有143节,刚刚超过A321的常见V2速度(离地速度),可以说飞机刚刚离地没多久,就遭遇了鸟击。143节的速度,750英尺的高度,双发失效,要速度没速度,要姿态没姿态,要高度没高度,连紧急返航的余地也没有,稍有不慎飞机就会失速坠毁。

 

由于刚起飞就遭遇鸟击且飞机态势极为不利,留给机长的决策时间非常短暂,稍有犹豫就会损失本已不多的能量,进而机毁人亡,这种情况下飞行员根本没有翻QRH手册的时间。幸好茹科夫斯基机场地处莫斯科郊区,而且其跑道尽头为大片苞米地而非建筑,使得飞机得以迫降而保持机身整体完好,仅有10人受伤。

 

从现场图片来看,迫降之后的A321机身非常完整,仅有发动机在冲击力下发生脱落。从飞机上旅客在迫降中拍下的视频来看,飞行员在迫降中操控非常稳定,下降速率犹如在正常降落中,若非迫降时的巨大冲击,真会让人认为这是一次正常的降落。当然广阔平坦的苞米地和松软的土壤在这次成功迫降中也起了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比这更理想的迫降地点了——除了跑道。英雄飞行员技艺娴熟,决策果断挽救了230多条生命之外,或许还得感谢下60年前赫鲁晓夫大力推广苞米种植,留下了这么一片苞米田让飞机得以迫降。

 

哈德逊河奇迹还是涅瓦河奇迹

 

由于这起空难与2009年哈德逊河奇迹极为相似,都具有起飞不久就遭遇鸟击、双发失效、无人死亡的特征,使得媒体将其称为“哈德逊河奇迹第二”。然而世人皆知“哈德逊河奇迹”,却不知“涅瓦河奇迹”。真要论辈分,2009年的“哈德逊河奇迹”应该称为“涅瓦河奇迹第二”。

 

1963年8月21日,一架崭新的图124从塔林起飞飞往莫斯科,机长是年仅27岁的维克多莫斯托赫。然而起飞后没多久,年轻的机长就遇到了35年后中国同行一样的情况(1998年东航586航班紧急迫降事件):飞机起落架收不起又放不下。

 

按照程序自然是要立即解决这个问题,并进行降落的,然而起飞后不久塔林机场天气就开始恶化,只能选择到附近的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机场进行处置。列宁格勒机场在跑道上铺沙子和泡沫来防止飞机迫降时起火,而机组也在尝试将起落架强行放下。前苏联机组强行放下起落架的手段非常的“战斗民族”:随机工程师在飞机地板上用切割机切出一个口子,再用拖把捅起落架试图使其放下。

 

由于油量计故障,机组一直以为飞机还有燃油,一直在空中盘旋试图抢救下飞机放下起落架,以至于直到发动机停车时,才意识到没油了,然而这时候距离机场还有20公里,无论如何都飞不到机场。于是27岁的莫斯托赫做出了和58岁的萨伦伯格(哈德逊河奇迹的机长,也称萨利机长)一样的选择:河面迫降。纽约有哈德逊河,而列宁格勒也有涅瓦河,于是机长莫斯托赫在列宁格勒的市民围观之下迫降在市中心的涅瓦河上,还差点撞到了一艘拖船。迫降成功后旅客并没有跳上船,而是让船拉着飞机靠上岸后再下飞机,旅客无人伤亡。

 

这起事故具备了如此多的要素,以至于如果搬上银幕怕是要被人骂编的太假了——当然现实往往比艺术更离奇,因为现实不需要考虑合理性。所以如果涅瓦河奇迹拍成电影的话,光是其中真实情节就是《紧急迫降》+《萨利机长》+《战斗民族养成记》,莫斯托赫机长又是个27岁的帅小伙,找个帅哥来演,那还不成爆款?真要拍出来了那就是彰显苏维埃民航机长技艺娴熟,武德充沛,年方27就是个能在水面上平安迫降的“老司机”。2009年的“哈德逊河奇迹”怕是要变成“涅瓦河奇迹第二”,而萨伦伯格也要成“美国版莫斯托赫机长”了。

 

干得好不如宣传得好

 

然而涅瓦河的奇迹并没有搬上银幕,《莫斯托赫机长》也并没有开拍,苏联甚至想尽办法想将涅瓦河的奇迹压下去:没收现场目击者胶卷,在报纸上称这是在用真飞机拍电影(那你倒是拍一个啊?)。苏联这么做是为了避免这起事故影响图124的对外销售,也因此使苏联错失了塑造一个英雄苏联机长的机会——世人皆知哈德逊河奇迹,却不知涅瓦河奇迹。

 

与之相比,2009年“哈德逊河奇迹”发生之后,美国媒体开足马力使劲宣传,在911事件之后塑造一个英雄机长来振奋人心。好莱坞还拍摄了《萨利机长》在全球范围内上映,使得人们一看到成功迫降就想到了“萨利机长”——正所谓干得好不如吹得好啊。

 

在整个冷战期间,苏联宣传系统的僵化与束缚使得面对西方宣传攻势时长期处于下风。宣传战线的全面溃败也对八十年代苏联意识形态领域全面溃败起着一定的作用,间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当然作为“踩着苏联过河”的中国,自然也充分吸取了苏联宣传战线的教训。在民航事故中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更是拍成电影广泛宣传,而目前最为典型的则是东航586航班迫降事件所改编的电影《紧急迫降》。对于这部老电影在这就不多介绍了,虽说受限于当年电影工业水平,但还是如实还原了整个事件,展现中国飞行员的精湛技术与风采。比起想着法子花样捂盖子的苏联宣传部门,中国宣传系统算是摸着点门路了。

 

而以2018年5月川航飞行中驾驶舱玻璃脱落成功降落为原型拍摄的《中国机长》则代表着中国电影工业目前最新技术与成就,由张涵予出演英雄机长刘传健也让人值得期待。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工业水平有了质的提升,涌现了《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而《中国机长》作为国庆献礼电影以及并不多见的国产空中灾难片,也让人期待电影的品质——毕竟这么优良的题材如果拍砸了那真是犯罪。

 

电影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开展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宣传阵地则是自己不去占领,那么敌人就会占领。苏联的前车之鉴告诉了我们英雄事迹不宣扬就会让光环旁落,到头来被称为“XX版XX机长”。刘传健机长就是刘传健机长,而不是“中国版萨利机长”。希望《中国机长》这部寄托着全体民航人期待的电影能不负众望,并且在国际上打开市场,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机长的风采和中国民航对安全的不懈追求。

 

中国机长,9月30日,不见不散。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协和飞机将重生?外媒:超音速客机或重返蓝天 下一篇:联邦快递在中国涉运枪支 专家:动机可疑必遭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