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中国航发扶贫案例:深山“培苗” 点亮未来

航空头条 > 中国航发扶贫案例:深山“培苗” 点亮未来

 2020是决胜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中国航发11个直属单位,在决胜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积极参与了贵州、四川、湖南、陕西、辽宁等地的脱贫攻坚工作,用实际行动照亮了贫困地区发展道路。
减贫先扶智,防止贫困代代相传。中国航发涡轮院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呷拉镇西地村全面推进贫困学生“育苗工程”,精准开展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点亮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今日小编为您带来她们的故事。
陈群说:“多谢「育苗计划」,让我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健康的生活。」
陈群生长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呷拉镇西地村,大二的时候,她发现了脑瘤,拮据的家庭环境考验着这个寒门姑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中国航发涡轮机院立即研究决定从“西地村特困户大病救助基金”拿出2万元给陈群治疗。这些钱像雪中送炭一般,给陈群带来了希望,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看到自力更生的扶贫队,陈群止不由得感激,病好后,她学习更加努力,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戏剧演出等活动。这一年,她还考取了甘孜州炉霍县农行,年收入可达4万元,帮助家庭顺利脱贫。
国家深度贫困县西地村,像陈群这样的贫困家庭很多,像陈群这样的寒门学子也很多。近几年来,该所响应集团扶贫工作部署,定点帮扶西地村,精准开展教育扶贫,全面推进贫困生“育苗工程”,帮助贫困生接受良好教育,点亮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贫穷的教育一个也不能少。
2016年度,涡院扶贫队实地走访西地村,深入摸底后,研究决定实施“育苗计划”,对每一名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直至他们完成学业,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从此,西地村的16名学生都被纳入了“育苗计划”,并按属地标准,享受了相应的助学政策。
为了更精确地实施“育苗计划”,涡轮院建立了“支部+贫困生”的一对一帮扶机制。各支部积极参与,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支持,有的组织自愿捐款,有的积极捐赠衣物和书籍,还有的写信关心,鼓励贫困学生努力学习,退休党支部90岁的周振德,更是主动捐出三万八千元给贫困学生...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加“育苗计划”。
在走访了贫困学生家庭后,有一个党员写了一篇日记,内容是:“我们要带给他们信心、勇气和力量,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战胜贫困,实现美好生活。在扶贫工作中,党支部还定期组织党员到西地村进行走访慰问,把书本、文具、衣服送到学生手中,为学生传授生动的航空科普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难和困惑,帮助他们学习知识,健康成长。
学生支持为未来播种希望。
今年7岁的黄婕是涡轮院一室党支部和科研管理部党支部联合资助的对象,今年暑假,她第一次从西地村走到成都,一开始还有点害羞,只在科研党总支书记的家里,谈自己在学校的事。随后,汽轮机院的兄弟姐妹带她去了海洋世界,还参观了大学。黄婕从成都回到家后,经常拿着她在成都的照片给家人和小伙伴们看,告诉他们成都的故事和心中的梦想。
助残助学,不仅要经济资助,更要在精神上、情感上、生活上,引导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每到寒暑假或节假日,支部党员就带着贫困生走出大山,到成都、绵阳等地进行游学考察,参观海洋世界、科技馆、大学校园,引导他们开拓视野,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更好的生活而奋斗。
每一年,涡轮院的领导都要到西地村去探望贫困的学生,和学生聚在一起吃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还要挨家挨户地去探望困难的家庭,详细询问,深入了解生活中的困难,鼓励贫困的学生放下包袱,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为祖国做贡献。
让爱的延续培育幼苗茁壮成长。
在金秋九月,涡轮院收到了来自西地村孩子们的来信——他们在信中说,他们曾在学校获得过很多荣誉,有些人说他们热爱足球,梦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有些人则寄来了他们自己录制的歌曲和录像……信中充满了对涡轮院扶贫工作的感激,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施“育苗计划”,让贫困学生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刻苦学习,做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学成归来,建功立业,回馈社会,已经成为许多西地村贫困学生的梦想。罗婺大地上,一对贫困学生正在接受教育,一对贫困家庭卸下了“供不起学”的包袱,一双追求幸福的“翅膀”展开,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展翅飞翔。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飞机客舱的新冠肺炎感染率其实比你想象中更低 下一篇:我们在战位报告:让试验场直面未来战场